高台:春耕吹来“低碳风”
本报记者齐兴福通讯员 郭晓芸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高台县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群众耕地运肥的身影。近日,记者发现,采用免耕技术降本保墒、使用农家肥提质增效等“低碳”技术,成为全县今年春耕生产的亮点。
在黑泉镇定安村五社,村民范爱琴和丈夫正在地里忙活。她的丈夫开着拖拉机将去年留到田里的玉米秸秆和玉米根反复碾压,再用扫帚进行清扫。范爱琴说:“去年秋收后,我们把秸秆和地膜专门留到地里了,现在碾压之后,非常有利于保墒。”
记者在地里走了一圈,感觉秸秆下的土壤蓬松,掀开一块旧地膜,土壤湿漉漉的。“这就是我们推广应用的免耕留茬技术,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些人工、地膜费用,另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正在附近指导村民春耕的高台县农委高级农艺师郑志英这样说。
在南华镇小海子村,记者看到村民慈红明正忙着把农家肥往地里转运。慈红明是村里的种养大户,家中有20多亩耕地,养着50多头肉羊。这几年,他用自家种植的玉米喂羊,把羊粪发酵之后,送到地里施肥,循环发展,种养两不误、双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台县今年大力倡导农业“低碳”生产,注重引导农民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留茬等技术,倡导农民少用化肥,合理施用禽畜粪肥,顺应农产品的“绿色种植”要求。目前,全县施用农家肥的耕地面积达到30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将)近日,第届英国威尔士国际摄影展入选作品揭晓,高台县作者胡双庆作品《山路弯弯》《西域水乡》《金滩银窝》和肃南县作者吴新生作品《晨牧》入选该展。第届英国威尔士国际摄影展是经国...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