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下的脱贫故事
本报通讯员 许大凯
时下,走进高台县新坝镇和平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壮观的祁连山,只见山脚下是粉刷一新的房屋、宽敞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梭”在村社之间……“这两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多了,路修好了,文化广场也建成了,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李延虎乐呵呵地说。
和平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自然条件较差、增收渠道单一,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帮扶队结合村情民意,把扶贫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锁定在精品制种、畜牧养殖、林果产业、劳务输出上。
周国余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家人均纯收入为2600多元,而2015年他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140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周国余脱贫的原因是调整了种植结构。在驻村帮扶队的指导下,他降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引种紫花草、制种菜心、制种菠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土地收益大为增加。
如今,全村特色种植面积近30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立高山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羊饲养量突破7000只;为全村群众发放各类贷款672万元,其中为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专项贷款132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无发展资金、后劲不足的问题。该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3年的23.04%下降到2015年的1.69%,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43元。
以前,现场观看文艺演出对于和平村的村民来说是件稀罕事。现如今,投资12万元的文化体育广场已经投入使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接地气”的文艺演出,广场上还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运动设施,这里俨然成了全村百姓运动休闲的乐园。
走十几里的山路去镇上的卫生院看病,一直是困扰村民们的烦心事。现在,卫生室建在了家门口,谁有个头疼脑热,出门就能买到放心又便宜的药。村里还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了标准化服务设施及服务人员,确保全村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去年以来,和平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上单位、企业的帮扶和群众自筹,建成人饮工程管道19.1公里,农户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结束了该村不通自来水的历史。投资140万元对全村破损严重的5公里斗渠进行改造衬砌,受益耕地2000多亩,受益农户280人。
“老周,你家的外墙刷完了吗?有没有剩下的涂料,我还差一点。”“李哥,把水泥递给我一下。”这是和平村对居民住房进行维修的一个小场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门面改建做到了全覆盖,全村配备了垃圾斗,发放了科学储粮仓,既方便了群众,又保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
新闻推荐
弟弟遇车祸哥哥求助千余名网友伸出援手26日,家住高台县骆驼城乡碱泉子村的陈伯云向本报新闻热线求助:年仅20岁的弟弟在18日不幸遭遇车祸,至今昏迷不醒。如今已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希望能有爱心人士...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