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晓芸
又到一年植树季。连日来,在高台县的闲滩空地、村社道路旁,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挥锹开沟、挖穴播绿的身影。人们在规划的地段放线、打点、挖坑、扶苗、培土,齐心协力参与植树,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高潮。
近年来,该县按照“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思路,依托三北五期、防沙治沙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生态项目,着力建设生态防护林、湿地生态和城市绿化三大林业生态系统,构筑绿洲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先后获“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甘肃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民义务植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黑泉镇胭脂堡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寸草不生的风沙口,村民们可谓是“在沙窝窝里度日”。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昔日的戈壁荒漠披上了成片绿装,长满了各类沙生植物。胭脂堡滩的变化,是该县加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该县坚持把生态防护林建设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大力组织实施以三北五期、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
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等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7.03万亩,其中治沙造林4.19万亩、农田防护林1.57万亩、护岸林0.34万亩、经济林0.92万亩。把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作为主要措施,5年来全县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义务植树189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在抓好造林绿化的同时,注重森林资源保护,着力促进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增长”。至2015年末,全县森林面积达88.6万亩,较2010年增加了11.07万亩,增幅达14.2%。保护示范并重,湿地生态有效恢复拥有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1.57%的湿地,是高台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县注重保护并发挥优势,着力加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力度,湿地生态得到极大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繁衍栖息,成为西北五省建成的首家全国观鸟基地。
该县于2011年起,在县城北郊启动实施东起黑河大桥、西至大湖湾水库,全长7.5公里,总面积2万余亩的黑河湿地保护恢复示范区建设工程。目前示范区东区已建成曲水湖区、水上休闲区和红西路军纪念林,西区完成人工造林及草地栽植2100亩,栽植各类苗木79.6万株,建设湿地道路13.72公里、生态治理河岸8.4公里,成为新的城市风景带、生态文明景观带
和水系特色产业带,使高台“湿地之城”的独特魅力充分释放。在其他湿地保护重点区域,实施人工造林、治沙造林、封滩育林育草、湿地补水等生态工程,先后建成湿地保护站点2个,在重点地段设置围栏26.5公里,累计造林4000余亩,湿地植被不断恢复,湿地地表、地下水源得到有效补充,沙漠对湿地的威胁有效减弱,全县湿地的功能逐步恢复、质量明显提升。狠抓城市绿化,生态新城魅力彰显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绿化,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34.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2%;公园绿地面积达15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40平方米,县城展现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靓丽风貌。大力开展公园和游园绿地建设,不断扩展城区公园绿地规模,先后建成红西路军纪念馆、月牙湖公园、垂钓园、水如意生态绿地、水之印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化亮点。为提高城市绿化总量,在机关单位、居住区大力开展拆墙透绿、腾地建绿、美化环境活动,先后有90家单位创建为市县园林化、花园式单位。同时,努力提升街道绿化水平,城区街道绿化普及率达100%,9个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全部达40%以上,l36个村平均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近3年,全县城区新增大面积公共绿地60多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平方米。
新闻推荐
高台讯高台县将“电商扶贫”纳入***工程,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有力推动农村产业扶贫。 去年以来,该县通过省、市项目支持,完成了试点镇新坝镇,试点村红沙河、曙光、霞光村...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