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晓芸
新春时节,行走在高台农村,一个个乡村文化广场上乐声阵阵、舞影浓浓,曾经害羞保守的农家女纷纷走出家门,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合黎镇六三村妇女张惠英以前每到冬天就很少出门,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就是串门拉家常。听说村里组织广场舞蹈队,她第一个报名参加。“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上也建起了文化广场、健身设施,我们也该出来做做健身操、跳跳广场舞,丰富一下精神文化生活。”张惠英说。
宣化镇宣化村文化广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合着动感的音乐节拍欢快地舞蹈,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忸怩和羞涩,脸上更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村的舞蹈队已经有23人,年龄大的60多岁,年轻人居多。”村主任盛有武告诉记者。“自从大家跳起广场舞,我们农村也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妇女们热情高涨,老少爷们闲暇也来凑热闹!”他打趣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腰包渐鼓的高台农民,也格外关注起了健身、养生。广场舞因其整合了锻炼、娱乐双重功能而倍受青睐,逐渐在高台城乡盛行起来。
曙光初露或夜幕降临之时,城区、农村的文化广场上,聚满了翩翩起舞的人群。俏媳妇、俊大婶,不用相邀,就自发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其乐融融的舞蹈“小天地”。
对此,县社会体育运动中心下派12名体育健身舞辅导员分赴9个乡镇和社区,并免费为各村配备音响等设备。“以后我们将加大广场健身舞创编力度,使广场健身舞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强化对群众广场健身舞的培训辅导,使广场健身舞进一步推广普及,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该中心副主任刘旭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该县136个村已有70%的村成立业余舞蹈队,参与群众3000多人次。
新闻推荐
高台春耕“三景”本报记者郭晓芸 连日来,高台县各乡镇、单位干部职工纷纷放下“笔头”跑田头,帮助群众学科技、调结构;赶农时的群众及早扛起锨头到地头,忙着拉沙运肥、翻地整垄;各农资门店人来人往...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