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金瓦刀”奔上小康路
本报通讯员 张国福 高莉
冬日的高台大地虽然是寒气袭人,但宣化镇宣化村的“金瓦刀”闫寿廷却依然忙碌,这几天他正忙着给县城里一户人家铺地砖。
2000年,闫寿廷便开始了泥瓦匠的工作,凭着娴熟的手艺,他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2年,他还在镇上的新城家园买下了小康楼。“现在只要有手艺,就能挣到钱,就能过上好日子。” 闫寿廷告诉笔者。
近年来,高台县在不断拓展劳务基地的同时,着力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打响了“金张掖宣化金瓦刀”“陇原高台爱心家政”等劳务品牌,使全县劳务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劳务输转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该县共输转劳动力3.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21亿元。
黑泉乡永丰村也是该县一个劳务大村,每年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务工。濮文新是该村远近闻名的劳务经纪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便和同村的青壮年劳力到新疆哈密搞建筑,从最初拉起几个人的队伍、每天一人挣七元钱开始干起,如今他在哈密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劳务基地,每年能组织120多人外出务工。
“干得时间长了,乡亲们都信任我,每年下来干上七八个月,大家的收入都在五六万元。”濮文新告诉笔者。
同村农民盛德义跟着濮文新打工已经6年了,劳务收入成为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加上妻子在家种地的收入,2012年他也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小康楼。“跟着经纪人出去打工有保障,不愁没活干,挣到的钱也好结算。”盛德义告诉笔者。
在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同时,濮文新自己的收入也很可观,“一年下来我能挣到十二三万元。”濮文新说。
目前,该县像濮文新一样的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带头人达283个,61%以上的劳务人员都是通过劳务经纪人和带头人转移就业,实现了劳务输出由政府推动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与此同时,劳务部门还积极收集、发布县内重点工程项目用工和阶段性农业用工信息,引导季节性劳务人员在县内务工,实现了务工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
为了提升劳务输出的品质,真正使劳务经济上规模、有效益,该县还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和全县8个乡镇的劳动力培训中心的作用,定期联合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形成了“乡村组织+职业中专培训+劳务办监督检查”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据介绍,2013年该县开展劳务培训61期,培训农民工达1.02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达4328人,目前该县累计有2408名农民拿着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走在了“淘金”大道上。
县上和劳动保障部门还着眼于劳务和谐关系建设,着力在构建务工维权长效机制上求突破,让外出务工人员有了依法维权的“硬靠山”。2013年以来,该县共受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69起,涉及劳动者996人,追讨工资856.7万元;受理工伤案件47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34件,给务工人员和家属吃下了“定心丸”。
新闻推荐
清理办公用房出实招本报张掖讯(记者张学明通讯员武开义)近日,张掖市高台县对原农业局、城建局、友联水管所、残联、文化馆共8423.59平方米的5栋办公楼进行了公开拍卖。这是张掖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
高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