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文宝陈露
2012年6月,高台县县城至南华镇道路改建工程即将启动。然而,工程在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道路改建涉及该县巷道乡南湾村70户农户,个别农户话中有话地放出话来“无力拆迁”。征地拆迁成了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是场“持久战”的征地拆迁工作在3个月内全部完成,工程如期开工,无一上访事件发生。长期以来棘手的征地拆迁工作缘何在短时间里轻松化解?承担征地拆迁任务的巷道乡干部们自豪而得意地说:“是我们的‘巷道工作法\’发挥了它独特的魅力,让涉及的70户农户在3个月内心甘情愿为县域经济发展‘开道\’”;涉及拆迁的农民们却说:“还是得益于乡镇干部入情入理的工作方法。一句话,我们信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工作法使让人头痛的征地拆迁在这里难事变易、“顺理成章”?用该乡党委书记万更乐的话说:“只要把干好工作当成出发点,再复杂难开的锁也能找到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该乡全面实施的“四二二”工作法,是它让该乡找到了建服务型政府的门道,让干部找到了做服务型干部的路数,让基层干部找到了和农民打交道的诀窍。“四二二”工作法被前来学习取经的其他乡镇誉为打造基层服务型政府的“通用钥匙”,称为“巷道工作法”。
找钥匙开启服务型政府之门
位于高台城郊的巷道乡地理位置特殊,全乡13个行政村环高台城而居,可以说,高台只有巷道这一个城郊乡。巷道的安定繁荣与高台县城的稳定发展休戚相关。虽然巷道乡如同一道屏障护卫高台县城,占尽地利,但地处城郊的特殊位置也为该乡带来了一系列比其他乡镇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征地拆迁这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就让乡镇干部们非常头疼。基层的头疼事、麻缠事难在什么地方?上面的领导说,主要是基层干部习惯于“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干”和“我说你干,你就怎么干”的工作方式,面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新形势,以及农民需求的多样化、特殊性,基层干部普遍工作手段缺乏,经常面临“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尴尬,面对突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往往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没有办法让乡镇干部主动作为、创造性开展工作,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巷道乡在苦苦探索。
2012年,“文建明工作法”在全国推广,成为不少乡镇工作的“法宝”。有着20多年乡镇工作经验的万更乐此时有了创造适合巷道乡实际“工作法”的念头。“因为巷道乡地理位置的特殊,各类矛盾问题也比较尖锐。”万更乐指着门口说:“一年前我每天上班时,上访的群众早从楼道排到了我的办公室门口。”当时,对于乡干部们来说,找寻这把乡镇工作的“通用钥匙”、打造让老百姓认可的服务型政府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当然,要拿出一个结合本乡实际,既能调动全乡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心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又能体现基层政府服务水准的工作章程,是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我们把总结、提炼、制定、完善这个工作法当成打造服务性政府的一场‘战役\’来做,集中全乡智慧,力求结合实际,有可控性、操作性、实效性。”几个参与制定的乡干部说。
(转二版)
新闻推荐
高台讯高台县建制度、抓创新、强监督,不断加强公务接待管理。1至8月,该县152个单位公务接待费累计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2%;8月份当月,有61个单位实现公务“零接待”。 (许文军)...
高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