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台县司法局借助“飞信”、“QQ”、“微信”等信息工具,探索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教育和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信息工具架起“连心桥”。“飞信”、“QQ”等信息工具,具有免费、便捷、和社区服刑人员沟通方便等特点。工作人员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在服刑过程中有一定的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一是怕被周围邻居、朋友等人知道自己曾经违法犯罪。二是在服刑中社区矫正人员有思想包袱,但又心存顾虑不愿跟别人说。通过网络信息工具,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文字信息等方式和社区矫正人员有效沟通,既避免了社区矫正人员当众谈话怕人知道的顾虑,又可以和工作人员建立朋友关系,敞开心扉,吐诉心声。让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其思想心理变化,及时调整社区矫正措施,有效提升矫治效果。
二是“警示信息”助监管。“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避免因疏忽大意导致重新犯罪,努力改造,希望你能珍惜缓刑机会。”社区矫正人员王某的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起到了“及时雨”的作用。由于矫正人员在社区、村(社)服刑,时间一长,服刑意识就会放松,酒驾、斗殴等行为的发生就有可能面临着重新违法犯罪。为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居安思危”意识,避免因过失或冲动再次违法犯罪,工作人员在重大节假日、高温天气等特殊时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不定期编发各类警示教育信息,时刻筑牢社区矫正人员思想防线,加强其自我约束意识,有效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三是“心理沟通”促转变。心理矫治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疏导压抑、纠正行为、排除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帮助矫正人员在服刑考验期内有效改造。但社区矫正人员对心理矫治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存在回避心理。二是认为心理困惑涉及个人隐私,不愿让别人介入。通过网络信息工具,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沟通中有效保护了其隐私,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愿意说,敢于说,积极说,让工作人员帮助其疏导情绪、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以促使其犯罪心理、心理障碍和行为恶习的消除,守法心理与良好行为得到重新建立。
四是“人性关怀”送温暖。通过文字信息、图片等形式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节日问候、就业信息,以“情”字为主线,让其感受到在考验期内党和政府的人性关怀,自我矫正不良恶习。该县城关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工作交流中说到:“通过网络信息工具交流,我们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心更贴近了,让其感受到我们柔性化执法带来的温暖,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也变得更加顺利”。 (高台县司法局)
新闻推荐
高台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就业 培训村干部700多人实施创业项目350个
培训村干部700多人实施创业项目350个
高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