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海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高台县巷道乡、合黎乡、骆驼城乡,甘州区安阳乡毛家寺村、大满镇新新村等乡镇村社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户家里,就畜牧业规模养殖情况进行采访,看到各乡镇现代化牛舍错落有致、新品种肉牛膘肥体壮、各地客商川流不息……去年,张掖市继续把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作为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强基础、扩总量、保安全、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强力推进,初步形成了养殖小区化、小区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肉牛饲养量达100.3万头,肉牛出栏26.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达38.5万头,牛肉产量达4.3万吨,牛奶产量达6.9万吨。实现养牛产值18.48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牛业的收入达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全市肉牛产业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张掖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从信贷资金、基础母牛保护、幼犊繁育、疫病防控、养殖大户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建青贮氨化窖、建立人工授精点、鼓励工商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无偿划拨养牛企业和养牛大户养殖用地、免征土地占用税、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能人大户、工商企业的投资热情。对能繁母牛进行拉网式排查,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基础母牛保护与发展,并通过贴息贷款、免除冻配费用、推行“订单生产”等方式,引导农户发展母牛生产,坚决遏止基础母牛外调流失,全市基础母牛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为肉牛养殖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坚持引种与改良相结合,争取省上补贴70.5万元,市上配套资金30万元,下达肉牛良种补贴冻精36万支,依托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精心开展德系西门达尔、红安格斯肉牛冻精杂交改良、奶牛性控冻精等试验项目,制定相关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样品采集、指标化验等工作,着力推进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围绕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检疫和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畜禽标准化生产、加工龙头建设、饲草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大项目争取、申报、储备力度,2012年共争取到位资金2630万元,同比增长15%。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相继进入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行列;张掖国家级肉牛肉羊繁育及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等投资总额达110亿元的重点项目已转报农业部,待批复立项实施;张掖肉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现正进行公示。 (转二版)
新闻推荐
——巷道乡实施村干部创业助力计划纪实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