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红色故事,催人奋进。红西路军在张掖悲壮征程中,全体指战员身处绝境,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记录着我党、我军从重大挫折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体现了张掖各族群众超越缘亲无私援助的崇高精神。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传统,本报自即日起开辟专栏,与读者一起重温这些红色故事,再现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1908年1月11日,王铭五(原名王全福)出生在甘肃省高台县正远乡的一个富裕家庭。
王铭五14岁考入肃州师范,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十月革命的思潮深深打动了王铭五的爱国之心。1927年1月26日,王铭五以优异成绩考入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开始了精忠报国的戎马生涯。
王铭五所在的军官学校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云集,共产党员模范的政治思想工作深深打动了王铭五。文采出众的王铭五,在与共产党员的接触中,进一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30年初,他转到郑州战地军校,同年8月结业后,王铭五被分配到冯玉祥部孙连仲的14师第一旅2团机枪连任中尉连副。
蒋、冯、阎中原大战,孙连仲接受蒋介石改编,被授予第26路军番号,调往江西参加“剿共”。第26路军到江西后粮饷不济,水土不服,疫病流行,军心浮动,厌战思乡,反蒋抗日情绪日益增长。
1931年5月,周恩来领导的中央局派王超、袁汉澄(袁血卒)、李肃三人来到第26路军开展兵运工作。王铭五向军官学校的老同学袁汉澄倾吐了肺腑之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如果党认为我够条件的话,我要求加入共产党!”经袁汉澄介绍,王铭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华民族的危亡牵动人心。第26路军中广大官兵表现出很高的抗日热情,发出了“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但是,这一行动马上遭到蒋介石的严厉申斥。这就更加激化了26路军广大官兵的反蒋情绪,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发动起义的条件日渐成熟。王铭五的工作也更加忙碌,经常彻夜伏案疾书,起草党内文件,著名的《特别支部宣传决议》等文件,就出自他之手。王铭五还写了一首歌,歌词是:
红军来了,缴枪吧!
每人三块大洋,回家吧!红军来了都欢迎,
打倒卖国奸臣回北方。红军来了齐欢唱,
打倒日本军阀,得解放!
这首歌当时曾在26路军士兵中广为流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931年12月5日,蒋介石责令26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三名共匪分子,星夜送行营惩处。”电报落入译电主任、共产党员罗亚平之手,转到26路军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手里。情况万分危急,犹豫等于死亡,起义迫在眉睫。
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王铭五等同志的领导下,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爆发了。原国民党第26路军中的1.7万余名官兵,集体参加了红军。王铭五在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之后,摘掉青天白日帽徽,撕掉国民党军队的符号,向中央苏区的自由土地进发。
宁都起义后,王铭五即被任命为红5军团15军44师132团团长,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著名战役。
1932年6月,红14军编成第39师,王铭五任参谋长。1933年9月,第5次反“围剿”的战斗打响,王铭五指挥部队与敌抗击。同年10月,37团在江西乐安与敌作战,王铭五命令4连打阻击,掩护全团转移。战斗十分激烈,一个连打了一天只剩下16个人。天将拂晓,王铭五来到4连阵地,叮嘱连长徐国珍务必坚持到下午6点。一切安排妥当时,连里的炊事员已将早饭送到阵地上。徐国珍望着王铭五因劳累而消瘦的面庞,一再挽留他吃了饭再走,可王铭五放心不下团部和其他部队,还是匆忙赶回团部检查转移情况。途中,敌人的飞机已在头顶盘旋,情况十分危险。王铭五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步流星往回赶。当他赶到团部驻地的祠堂门口时,敌机投下的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了,王铭五倒在血泊之中。年仅25岁的红军指挥员,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陈金荣)
新闻推荐
(接一版)重民生统筹城乡发展 2012年,该县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7013人,输转劳务3.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1亿元。教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湿地新区...
高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