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国福
深冬时节,记者在高台县新坝乡暖泉村的银洼滩看到,果农们正忙着按照经销商的要求统一采摘、分装葡萄,一张张朴实的脸上尽显丰收的喜悦。
“全部葡萄已被上海客商订购了,今年种的三棚葡萄按目前的价格能收入五万多元。”农民辛焕虎告诉记者。辛焕虎种植反季节葡萄已有三个年头,今年他的三座温室红提葡萄全部挂果,看着葡萄架上一串串大小均匀、颗粒饱满、色如玛瑙的葡萄,辛焕虎心里乐开了花。2008年,该村利用荒滩发展节水高效的延后设施葡萄,至目前,全村温室葡萄种植规模已达520座。在建好基地的同时,县、乡两级政府还引导群众成立龙泉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让群众“抱团”闯市场。合作社理事长潘金虎告诉记者:“目前全村104户农户加入合作社,今年预计可产鲜食葡萄60万公斤。合作社初步建立起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产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还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筹资90多万元新建果品冷藏库,有效保证了葡萄的品质。”
“现在一座温室葡萄收入在1.3万元,相当于种三四亩粮食,我们村发展温室葡萄这条路走对了。”新坝乡副乡长、暖泉村党支部书记盛作新满怀信心地说。“这里的红提葡萄口感好,再加上反季节因素,销售一定会很好。”前来收购葡萄的上海客商程光军对记者说。据了解,在暖泉村的带动下,新坝乡沿山的东大村去年又新打建日光温室45座,全部定植红提葡萄,目前全县设施葡萄已达1738座,其中1433座已挂果,预计可产果品200万公斤,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今后,我要带领群众把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好,让大家住小康房、开小汽车。”盛作新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郭晓芸
高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