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虎曹高鹏
四千年四坝文化、两千年丝路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张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彰显多姿多彩,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发展基调,围绕“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中国暑天度假城”的战略构想,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艺术精品创作演出工程、文化队伍建设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大市,立体塑造“文化张掖”形象,全面展现“张掖文化”风采,使文化成为城市之魂,全力助推宜居宜游。
挖掘历史文化新元素。在加快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各类文物、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项保护规划,保留张掖历史文脉重要节点的基础上,以5处国保大遗址为片区、以12处省保大遗址为支撑,充分挖掘张掖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集中开发大佛寺、马蹄寺、文殊寺佛教文化,黑水国生态文化、骆驼城、许三湾、八卦营、高总兵府、山丹马场军事文化,汉、明长城边塞文化,明粮仓黑河流域农耕文化等独特的重要历史文化元素,展示张掖历史文化新的内涵,让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元素、文化事件、文化品牌更加的鲜活,更加的光彩夺目,打造新的宜游平台;扎实推进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高台骆驼城遗城申遗工作,尽快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扩大张掖文化影响力,成为张掖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集中展示、产业开发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和裕固族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六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0个,重点扶持裕固族民歌、甘州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市场化运作,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建设文化设施新地标。全面加快市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张掖剧院、民调民谣演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张掖大剧院、高台县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肃南县民俗博物馆、丝绸之路古城邦、明粮仓种子博物馆、高总兵府军事博物馆、山西会馆商业会所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张掖文化新地标;不断完善县区、乡镇、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成资源富集、印象鲜明、展示集中的特色文化长廊,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提供新的载体和平台。
培育文化发展新产业。以建设一中心、两园区、七基地(“一中心”即张掖市文化交流中心;“两园区”即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区;“七基地”即湿地沙漠文化产业基地、丹霞文化产业基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基地、裕固风情文化产业基地、黑水国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山丹皇家马场文化产业基地、民俗工艺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打造玉水苑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创建一批省市级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打造特色文化新品牌。深入挖掘张掖市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节会活动;依托市内国有、民营演艺团体,创作生产一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艺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短小精悍、受众广泛、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品;立足张掖深厚的文化土壤,集中力量打造一台(部)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全面反映张掖特色文化的大剧目,成为张掖对外宣传的名片;以宣传文化中心文化产品展销平台、网络商城为依托,建成文化产品一条街和河西文化产品交流中心,培育一个文化产品展销平台,不断提升张掖的文化影响力。
拓宽文化服务新领域。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争取数字化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文化大院等工程建设项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完善制度机制。 (作者:市文广新局)
新闻推荐
木犁双牛耕破几千年的艰苦漫长岁月,镰刀锄头割落几千年无数颗星星。 春天的山野花绽放开你希望的笑脸,金秋的包谷米酿出你丰收的欢颜,小小参差有致的田埂有着你走不完的路,从遥远的祖辈一路走过来。...
高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高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