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成片的番茄地上,裴天录一边查看番茄的长势,一边指导农户对番茄进行最后的统一病虫害防治。裴天录是该县永和专业合作社种子质量负责人之一。看着红彤彤即将成熟的番茄,裴天录喜不自胜:“番茄就要采摘了,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操作要求,在采收前15天不再使用农药。”墩仁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陈贺贵告诉记者:“在新的合作社运行机制下,我们既要保证生产的番茄是无公害的,更要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我们制的番茄种子主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国。”
该村种制种番茄已15年了。1997年,酒泉一家从事种子出口瓜菜制种公司,主动联系墩仁村,要求开展番茄制种合作,那时候取籽就在地头,打下的番茄酱直接就排到了阴沟里,对水质和环境造成了污染,利用率不高。该县的番茄酱厂也是专门从事出口番茄酱生产的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也是要对番茄去籽的。两家企业开始和墩仁村共同合作番茄制种。1998年,由陈贺贵组织村上的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了墩仁村番茄制种专业协会,负责制种番茄面积的落实和初加工。协会、番茄酱厂、制种公司共同投资31万元建起了去籽生产线。但由于工艺落后,产出的种子达不到国外公司发芽率的要求对方终止了合作。
2003年,酒泉九洲等公司和墩仁村合作,再次搞起了番茄制种。制种协会投资改造了去籽生产线,种子筛选由合作公司负责。2006年,协会投资扩大番茄加工能力,年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
2009年,为了发展壮大制种番茄产业,村上成立永和专业合作社。为了保证种子质量,合作社专门有4个人负责番茄收购,合作社购买了大型迷雾机,对病虫害做到了统防统治。因为制种番茄要比制酱番茄的成熟度高求高一些。采摘期到来,由负责技术的会员开具田间验收单,酱厂再分品种入池去籽。
多年的番茄种植,该村的群众已经掌握了娴熟的技术。制种区域也由一开始的墩仁村辐射到周边的小海子、南岔、南寨子、礼号等8个村,制种面达3000亩,仅墩仁村的面积达1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墩仁村五社张三宝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18亩左右。去年收入了5.4万元。张三宝告诉记者: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可达到5吨,酱厂按每吨445元兑付后,加上合作社的制种补贴、农药补贴、种子补贴,一亩地可多收入300多元。
陈贺贵介绍说: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方共赢机制,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去年合作社共卖出种子31吨,收入270万元,给群众兑付各类补贴60万元。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为群众发放补贴220多万元。今年,合作社投入180万元,新建了三条去籽生产线,引进了新一代选种设备,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去年和我们合作的6家公司,对我们的种子非常满意,现在种子的发芽率可以达到94%以上。
制种番茄产业的兴起,增强了墩仁村群众的致富能力。村上根据群众愿意,引导群众相继修建了4幢农民住宅楼,全村40%的农户住上了高标准小康住宅,还带动土地流转1500亩。墩仁村四社农户盛学锋今年种了60.9亩制种番茄,尽管番茄酱厂调低了收购价,但合作社加大了补贴力度,并没有让他受损失。
新闻推荐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琳一行来张掖市 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工会工作上水平
本报讯(见习记者李玉洁)8月3日至7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琳一行来张掖市,就张掖市基层工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卢琼华主持召开座谈会,市政协副地级干部、市总工会主席郭...
高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高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