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环泽
近日,谈到“十三五”期间全市住房建设工作时,枣庄市住房建设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玉森告诉记者,枣庄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
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了市中区中兴大道、青檀路公铁立交桥、西部新区道路新建工程,薛城区厦门路、和谐路、民生路、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道路配套工程,峄城区四路一桥项目,高新区产业园区路网项目,滕州市高铁新区道路建设工程、振兴路、荆泉路道路建设工程等重大道路工程,全市累计新增城市道路长度约205.09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约615.93万平方米。
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编制实施了《枣庄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印发了《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9.2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
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挖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建设条件,在新建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建设、公园建设、水系改造、广场建设等工程项目中普及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工程中融入海绵工程措施,缓解汛期城市内涝问题。全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57.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6.4%。
加快城市燃气供热设施建设。实施“气化枣庄”工程,加快推进镇镇通天然气建设,65个乡镇基本实现镇镇通天然气,“十三五”末全市中压以上燃气管网累计达到1451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50.2%;新增燃气居民用户38670户、工商业用户1155户,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8%;天然气供气总量由1.7亿立方米增加到3.9亿立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129.4%。加快热源及管网工程建设,相继完成建阳热电二期工程、十电机组建设项目、鸿阳热力厂区三期扩建项目、八一热电机组建设、世纪大道供热管网配套建设等重点工程,枣庄市供热一级主管网达到722公里,“十三五”期间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约195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约6500万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42.9%。
统筹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建设。采用集中供热、空气能热泵热风机、石墨烯电热膜、碳晶板等多种模式,探索适宜全市农村实际的清洁取暖路径,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设4.86万户。
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枣庄2015年启动农村改厕试点,2016年在全市全面推开,至今累计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1.38万户,全市农村旱厕改造覆盖率达到94%,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新闻推荐
老人购票乘车常遇智能技术难题,滕州火车站多措并举积极应对贴心服务让旅客出行更有温度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闫沛通讯员孙莉刘慧)春运已经全面开启,为了让旅客舒心出行,近日,滕州火车站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多措...
滕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滕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