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到北沙河惨案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记者李卉摄
记者李卉
在位于界河镇的北沙河惨案纪念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年过七旬、白发苍苍,却义务担任纪念馆讲解员十几年,结合过往经历,用洪亮的声音、清晰的讲解,为来馆群众还原了北沙河惨案那段让人难忘的历史。他就是“最美退役军人”、北沙河惨案纪念馆义务讲解员侯贺庆。
退而不休多方奔走促建馆
侯贺庆今年73岁,在他的家乡界河镇,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北沙河惨案。侵华日军烧杀抢掠,侯贺庆的一位长辈就被残忍杀害。国仇家恨和日本右翼的行径让侯贺庆非常愤慨,于是退休后的他萌生了建造一座纪念馆的想法。也正是从那时起,侯贺庆在心中默默立誓,一定要让世人铭记历史,要让北沙河惨案的事实永远留存。
历史不容遗忘,血证警示世人。为了自己的信念,也为了给那些被无辜杀害的同胞们慰藉,给予青少年警醒,侯贺庆多方奔走,并在2005年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向界河镇党委政府领导积极建言建立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建馆之初,侯贺庆积极参与、率先捐款,并发动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捐资。纪念馆建成后,又主动要求去做纪念馆的义务工,为纪念馆看门、打扫卫生、整理院落。开馆14年来,侯贺庆老人坚持义务看馆,义务当讲解员,不要任何报酬,没有任何怨言。截止到目前,纪念馆接待了20余万参观者,其中青少年逾5万人。无论是面对数百成千的学生,还是一两个零散的游客;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各级领导,他都以关工委一名普通五老的身分,尽心尽力做好讲解。201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血染北沙河》电影,期间6次来馆,都是侯贺庆老人亲自讲解,提供大量材料,并带领摄制组到村内现场勘察。
铭记历史当好义务讲解员
为了当好讲解员,年逾七旬的侯贺庆老人又再次捧起了书本,不断给自己充电,常常为练习而废寝忘食。一开始侯贺庆的讲解发音不准确,吐字也不太清楚,老人便下定决心,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反复琢磨每个图片、每个历史环节、每一句讲解词,不断磨砺自己的讲解技巧。为此,他还专门自费订阅了报刊,收集各种人物历史、人物事件,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
以史育人,全面、准确、客观地讲解和宣传革命史实,让参观者在北沙河惨案纪念馆的史料中受到教育和洗礼,这是侯贺庆作为义务讲解员的严格自我要求。义务讲解,侯贺庆老人坚持了14年,讲解的对象有学生、有市民,还有参观考察的领导。在讲解中,侯贺庆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不同人群用不同讲解方式,青年学生用教学语言,工农群众用普通语言,机关干部用时尚语言,根据参观者的时间,确定讲解长短。在讲解中,讲历史不枯燥,讲现实不牵强。不少人劝他歇歇,他说,头发白了心更红,体力差了志尤坚。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退伍老兵他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着他的家国情怀,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磨练,侯贺庆的讲解变得独具风格、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受到参观群众的好评,他自己也先后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滕州人物”、2016年度“感动枣庄人物”。
从戎报国祖孙三代皆入伍
“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北沙河惨案纪念馆,白发苍苍的侯贺庆站在一群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向他们讲述着抗日战争中的血泪记忆,给即将穿上戎装的新战士加油鼓劲。
从戎报国英雄志,建功立业正当时。侯贺庆的儿子侯钦波在他的影响下参军入伍,如今侯贺庆的孙子侯惠民也向爷爷和爸爸看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在侯贺庆平凡的人生中,没有浓墨重彩的华章,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追求和奉献,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对社会和他人无私奉献。
通过14年来坚持从事关爱下一代工作,侯贺庆老人深深体会到,宣传抗战精神是一项特别光荣伟大的事业,关系到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侯贺庆利用个人担任讲解员的优势,在讲解日军残暴罪行的同时,注重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努力让自身工作更加贴近青少年,使讲解更易于被青少年乐于接受,努力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上下气力,进一步引领青少年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侯贺庆表示,14年来,他在义务讲解中,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在讲解员的岗位上发挥了所长,也得到了乐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他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当好讲解员,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多争光,多添彩。
新闻推荐
荆河讯(通讯员杨列祯)近日,荆河街道人大工作室组织住辖区市级人大代表深入各自选区走访联系选民,向选民进行述职...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