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周杨 徐旭
“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和我交流,说学校的老师特别认真,辅导特别仔细,可以说从来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老师,都特别优秀,而且特别年轻,特别有活力。能在这所学校上学,孩子非常幸运。”9月8日,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南校区学生家长张飞舟对记者说。
“确实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十五中给这所学校带来了规范的管理,再搭配上一流的硬件环境,我们对新学校充满信心!”另一位学生家长郭涛说。
枣庄十五中南校区的“前身”是2018年枣庄市中区新建的勤为学校。在今年被名校枣庄十五中纳入一体化办学范畴之后,初一共招16个教学班,学生800余人,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同样被十五中托管的还有今年新建成的枣庄十五中北校区(建设路中学),今年新招初一学生850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公平、优质、均衡是市民对教育的最大期盼。
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名校,享受优质教育,枣庄市中区大胆实施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辖区市直教育资源的优势和带动作用,采取“名校融校”“一校多区”等举措,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今年5月30日,枣庄市中区勤为学校、建设路中学正式加挂枣庄十五中南校区、北校区牌子,使得枣庄第十五中学这所全市初中教育的“领头羊”,在市中区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
“我们秉承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着力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向南、北两个校区分别派出管理团队。同时,本着‘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充满活力’的原则,充分考虑职称、年龄、性别,选择从教3年以上,觉悟高、乐奉献、经验足的名师、名班主任组成教师团队,前往南北校区任教,先后选派了11个学科40名教师。”枣庄十五中校长王玉恩告诉记者。
“在为南北校区选配优秀教师的同时,我们还将把两个校区的年轻教师交流到本部,采取师徒结对、名师帮带的形式,促进他们尽快成长。”王玉恩说,“力争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五年达到名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
“枣庄十五中是老城教育的一张名片,市政府、市教育局对十五中‘一校四区’的发展,对市中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目前,南、北校区的法人代表、业务校长都是由十五中本部选派来的副校长、骨干中层干部担任,四个校区做到了‘一个理念、一套班子、一体管理’。”市中区教体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后,今年秋季开学,枣庄十五中共有150余个教学班,在校生8000余人,增加了2000多名,占市中区城区初中在校生的43%。再过两三年,十五中学生规模将达到1万人。
近年来,以枣庄十五中为代表,市中区不断加速优质资源裂变倍增,“名校带动”战略硕果累累。
2019年,市直名校枣庄三中全面管理区直高中枣庄十六中,实行一体化办学。今年高考,枣庄十六中文化课本科过线率提升了近5倍,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成立文化路教育集团,实现“一校三区”一体化办学;建设路小学、红旗小学、逸夫小学先后成立教育集团,提升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枣庄四十一中实现“南北双校区”一体化办学,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突破。
9月8日,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西王庄镇中心小学协作学校揭牌。前不久,市中区君山路小学帮扶齐村镇郭村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陆续“下乡”。
目前,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已覆盖市中区中小学生3.7万人,占全区中小学人数的1/3。
在发挥名校带动的基础上,枣庄市市中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学校提档升级。今年是该区历史上对教育投资规模最大,开工建设学校数量最多的一年,全年预计投资4.3亿元,相继启动人民路小学、东海路小学、回民小学等11所学校(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将可提供8600个优质学位。
市中区教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在建学校的同时,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应对教师缺口这个痛点,2018年招录了教师180人,去年又招录了141人。今年,通过公开招考、政府购买服务、接受公费师范生等新增了教师450余人,秋季开学前全部充实到了教学一线。同时,我们加大了校际、城镇教师交流力度,把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推动师资的均衡配置。”
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让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为市中区城区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了解,长期以来,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僧多粥少”,市中区“小升初”实行的是“电子分送、一校一策”的方式,复杂的分送规则难以公平地满足每一位学生。有时同一个小区,甚至同一个单元,楼上的学生能进名校,楼下的则望而兴叹,群众意见比较大。
“我们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考虑城区初中学校布局、招生规模、生源状况等,形成了《市中区城区初中招生划片方案》,6月19日,通过区政府网站进行了发布,并有序规范进行招生。目前全区初中划片招生已经顺利完成,在校就读新生约1.2万人。”市中区教体局负责人介绍。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让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市中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加速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从而让更多孩子实现上好学的梦想。
新闻推荐
□丁建元流年碎笔来到后才知道,枣庄还真的有枣,它在阴平镇的斜屋村,村子就围在枣林里。村叫斜屋村,但房子绝不是...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