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赵磊 赵峰
“昨天在网上提交完资料,今天下午来领证,真正实现了‘只跑一次’,速度快、效率高。关键是还不用到区里办,在镇上就直接能‘一次办好’。”在峄城区阴平镇便民服务中心,枣庄市永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兼股东程永双高兴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
程永双告诉记者,企业距离阴平镇驻地10里路,距离城区40多里路。三年前,程永双办过一次企业股东变更。“当时需要集齐所有股东去审批服务大厅签字,加上送材料和领证,总共往区里跑了三次,进城来回得消耗一上午的时间。”程永双说,如今全程电子化流程,在家就能操作,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电话通知领取即可。“‘一次办好’对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程永双说。
记者看到,阴平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有残疾服务、民政事务、救助窗口、村章监管、农业生产、产权交易、军人事务、土地流转等8个服务窗口。按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工作要求,推进“一窗受理”的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公开办事指南,优化流程,细化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工作,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全年共办理服务事项3万余件,其中村章监管21000余件、民政残联等事务4600余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诉求实现营造了良好环境。
“目前,50余项审批权限下放到镇一级,群众办事再也不用跑断腿。”峄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张瑞华说,行政审批的触角不仅延伸至镇一级,还辐射到每个村,通过村级代办点、代办员制度的全覆盖,用心办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村章监管窗口,记者见到上屯村会计刘连超,他来为村里的7户贫困户进行上半年档案梳理并盖章。“这7户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不方便出门,我作为村里的代办员,办理这些事务轻车熟路。”刘连超说,“为了让村民不跑腿,村里实行帮办代办制度,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五保等事项,都由我来镇上统一办理。”
还有部分村民常办的事项在村里就能办理。金陵寺村党支部书记吴敬平说,村里距离镇驻地26里路,由于地处206国道两旁,商贸发达,主街巷的沿街商铺就有上百家,村里设有代办站,辐射服务2万多人。“养老医疗、意外伤害、小麦玉米、家庭财产等保险在村里就能办。还有一些必须到镇上办理的事务由代办员帮办代办,村民和商户经营者很省心。”吴敬平说。
企业和群众需求在哪儿,就要把服务延伸到哪儿。峄城区已经实现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村村都有代办站代办员。村(居)便民服务站建立健全并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窗口无否决权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帮办代办制、“好差评”评价制等制度,持续提升服务内涵。按照“人随事走”原则配备至少5名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好的业务人员到镇(街)便民服务中心。
村(居)便民服务站由村(居)“两委”负责人兼任站长,配备至少1名工作人员,由村(居)“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网格管理员、社区工作者担任。配备2名帮代办人员,开展辖区内便民服务和帮代办工作,保证服务效果。
新闻推荐
峄城实小举行送教活动近日,峄城区实验小学派骨干教师到峨山镇金山小学和夏庄小学送教,并举行了复习教学联合教研活动...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