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枣庄 今日滕州
地方网 > 山东 > 枣庄市 > 今日枣庄 > 正文

尊重传统不等于因循陋习

来源:枣庄晚报 2019-08-20 09:45   https://www.yybnet.net/

□张莉萍(本报)

中元节前夕,又到了市民集中烧纸祭奠的高峰期,烧纸钱仍是不少市民中元节祭扫的主要方式。虽然薛城区袁寨山纪思园设有警示牌和专门烧纸钱的焚烧炉,但还是有少数市民在园内随意烧纸钱。(8月15日《枣庄晚报》)

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迭变,祭祀方式承袭了传统的扫墓、焚香、烧纸等风俗礼仪。尤其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特殊的祭祀节日,漫山遍野“烟雾缭绕”的景象随处可见。祭祀、感怀先人并没有错,但借着凭吊先人大肆焚香、“烧纸钱”的习俗着实有些不妥。

事实上,在如何对待传统方面,鲁迅先生早就有论断——“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遥遥数千年,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固然是好事,但老祖宗留下的未必都是好东西,不能盲目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接受,理智地保留,为逝者扎制冥品,大肆焚烧纸钱等陋习就要毫不犹豫地摒弃。虽然绿色、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还未完全普及,但令人欣慰的是,现如今,通过政府大力引导,全社会齐声呼吁,低碳环保的祭祀理念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网络祭祀”、“鲜花祭祀”、“时空信箱”、 “集体公祭”等祭祀方式陆续出现并成为时尚之选。

文明祭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素养,还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是折射社会价值取向和进步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一个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陋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作为。作为政府部门,不仅要积极提倡文明祭祀,还应通过有创意的社会活动引导公众破解祭祀陋习,并加大执法力度,将公众置于有效地监管之下,制止各种不文明祭扫行为。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意识到寄托哀思不应拘泥于形式,树立起做文明公民的意识,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而不是“乌烟瘴气”。

新闻推荐

支持全屏指纹识别,这个“宝贝”咋挖来的 枣庄靠效率和服务高质量招商,百余天建起3万平方米新厂房

□本报记者张环泽本报通讯员陈龙触碰显示屏的任何地方,都能进行指纹识别,这种手机你想拥有吗?...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庄里水库成一景2019-08-20 09:53
猜你喜欢:
不给消防通道添堵2019-08-20 09:43
评论:(尊重传统不等于因循陋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