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峰到医院调研基层中医药工作著名泌尿男科、脾胃消化科专家王伊光院长坐诊拜师仪式医院(原址)门口旧貌东院区现貌外科团队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国内名中医来院义诊现场门诊大厅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所京外直属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自2015年8月正式运营,在大学和枣庄市委、市政府及市卫计委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医院按照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标准,紧紧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坚持“抓业务、稳增长、调结构”发展战略,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两手齐抓,实施学科、人才、设备三大战略,寻求科室发展、特色凸显、布局调整、对外拓展四大突破口,采取医疗新学科新技术、人才新高地、信息新平台、医保新举措、耗材新监管五大举措,不断提升医院发展内涵,全面提升医院发展水平,门诊量和出院人次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度增长。
“历史的铭记”——“1979年那个春天”的心声
“一张案头,一块脉枕,一副纸笔,还有在岁月中细慢流过的‘望闻问切’,中医的味道永远伴随的是那瓷炉里面散发出的阵阵药香。”这幅简单的侧影常常让梁继荣老师回味那段青葱的跟师岁月。四十年过去了,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的知名专家,梁老师依旧会定期坐诊、薪火授徒,而这也代表了枣庄市中医医院在时代变迁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几间屋,几套桌椅,还不尽完善的诊疗器具,“寒酸”的家底记录了那个年代的艰辛。作为始建于1970年的枣庄市中医医院,需要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去传承中医人千年来“医术苍生、普惠天下”的理念,值得骄傲的是,第一代、第二代的“枣庄中医人”没有忘记它,他们克服了物质上的短缺,换来了中医在枣庄乃至鲁南地区的起步和开端。
1979年的那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昭示着中国光明的未来。那年春天的春意格外绽放,“文火慢炖”的中药似乎不如“刚劲猛烈”的西药那么吸引患者,但凭借着一份信念,几代中医人的努力使得医院建设发展紧密筑牢在了这片执着的热土上,成为了后世后辈们值得尊敬和怀念的楷模。
“发展的使命”——滚滚春潮扬起浩浩风帆
经历了48年的风雨洗礼,三易其名、四易其址的枣庄市中医医院已建设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京外第一所直属附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山东省首批、枣庄市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历久弥新的中医一次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天来看这所现代化的中医综合医院,拥有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京内多家知名医院丰厚的品牌和平台优势,200余位全国中医药名家来院坐诊讲学拉动了全市诊疗患者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综合救治能力建设的持续打造,使医院业务实力实现了整体跨越。高端支柱人才的齐聚,齐全的科室设置和装备配置,优质专业的学科分化和诊疗技术,一大批新业务、新技术在优势科室中脱颖而出,医院教学科研工作持续推进、屡获佳绩,使医院成为了领跑全市中医药发展的先行者,也成为了国内顶尖高校与枣庄市“校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医院始终坚持按照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标准,紧紧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和服务广大群众理念,坚持“抓业务、稳增长、调结构”发展战略,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两手齐抓,实施学科、人才、设备三大战略,寻求科室发展、特色凸显、布局调整、对外拓展四大突破口,采取医疗新学科新技术、人才新高地、信息新平台、医保新举措、耗材新监管五大举措,不断提升医院发展内涵,全面提升医院发展水平。
“梦想的展望”——绘就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40年,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这一画卷中,中医药事业正扬起春天的风帆。坐在飞驰的高速动车上,坐落于京沪高铁枣庄站东侧的21层医院主楼昂然伫立,楼顶和侧立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巨幅院名熠熠生辉,成为高铁沿线醒目的地标建筑和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骄傲。为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求,按照全市加快战略转型发展的要求,医院二期项目包含科研教学综合楼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传染病房楼及感染性疾病科等功能正在稳步推进,相信不久的未来,医院将以改善自身服务条件、补齐业务短板、苦练诊疗内功、引进合作伙伴的扎实举措,见证着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项目不断落户基层,成为广大群众看得见、够得着、享受得起的健康福利。
新闻推荐
12月20日,枣庄供电公司齐村客户服务分中心组织员工走访辖区内高压专变客户,了解用电需求,听取建议和意见,并与当地安监办工作...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