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7岁老人凌晨1:00被紧急送往齐鲁医院,医生揭开她脸上的纱布大吃一惊,不是为伤口的狰狞,而是上面爬满蛆虫!老人被诊断为“蝇蛆病”,近十年来国内已经没有相关病例报道。而此前的文献显示,国内该种病例报道在10例左右。老人为什么会患这种罕见病?在此之前,她的身上发生了什么?随着对其家人的采访,答案一点点揭开。文/图记者杨芳
蛆虫蠕动的伤口
10月6日凌晨1点,正在急诊值班的齐鲁医院口腔外科主治医生刘超,接待了一位97岁的老年女性患者。
“老人是半躺着进来的,看上去挺虚弱,左侧脸上盖着纱布。”刘超打开纱布,吃了一惊,倒不是伤口有多么狰狞,而是上面爬满了正在蠕动的蛆虫!“伤口直径大约有三四厘米,上面都是蛆虫,一打眼看上去,得有四五十只吧。”
刘超赶紧对老人的创面进行了清理。“第一次清理了三四十只,不敢再往深里处理了,老人创口的面部软组织都被吃了,塌陷下去。而且蛆虫上有倒刺和毛,老人喊疼。”
在进行了会诊之后,昨天上午,医生对老人的面部创口进行了手术,并深度清理蛆虫。“这次又清理出二十来条,从1毫米长度到6毫米长度不等,但我们仍担心还会有显微镜也看不出来的虫卵存在,恐怕会二次复发。”刘超告诉记者。
罕见的蝇蛆病
刘超告诉记者,老人是患了罕见的“蝇蛆病”。“通过查找文献,国内对蝇蛆病的报道只有十几例,但最近十年来,没有该病报道。”
那么,该病是如何发生的?刘超介绍,通过检查老人的创面发现,老人很可能患了鳞状细胞癌。“脸上有一个包,呈火山喷发样症状,包的周围呈溃疡性凹坑状,蛆虫都在这里。”
据他分析,鳞癌造成皮肤破溃后,创面不断扩大,形成“夹皮”;正好有苍蝇落在上面产卵;老人洗脸不及时,虫卵落到“坑里”便开始疯狂地生长。
老人的大儿媳和小儿子昨天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来自枣庄农村。据他们介绍,兄弟两家轮流照顾老人,每人一个月。老人除了耳背,交流不畅,身体还算不错,生活能自理,也能拄着拐杖行走。
“老人脸上长东西,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老年斑,觉得也挺正常的,毕竟这么大的岁数了;一周之前,上面是干疤,结痂,她也没说疼;前天疤掉了,老人才开始喊疼”
10月5日晚上7:00多,老人说脸疼,他们把老人送到当地卫生所,卫生所一看这种情况,说处理不了,盖上纱布让送济南。
无法愈合的创面
“蝇蛆的生长非常快,24-48小时,可能就能长到6毫米那么大。”刘超说,根据病人家属描述,老人的蝇蛆病是最近几天才发生的。夹皮对蛆虫形成了自然保护,蛆虫以腐肉为食,造成了面部的塌陷。
那么,既然蛆虫蠕动,老人怎么会感觉不到呢?刘超说,蝇蛆病会带来瘙痒感、疼痛感、异物感和移行感,老人之所以这么久才感觉出疼痛,很可能与老年人感觉退化有关,而且老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异物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蛆虫以腐肉为食,它不会伤害好的组织;我们现在怀疑老人患了鳞癌,如果这一诊断成立(还在等检查结果),那么皮肤的破溃很难愈合;相应的,如果虫卵清理不干净,蝇蛆病还会二次复发。”
昨天上午的手术持续了1个多小时。老人的大儿媳和小儿子告诉记者,老人疼得哭,他们也跟着哭。“怎么办呢?我们身体也不行了,家里种了地瓜,卖了500多元又借了点,怎么着也得给老人看病啊!”
新闻推荐
就餐找不到人点菜 进服装店无人搭理 缺少微笑服务 顾客不愿“登门”
市民在消费的时候,遇到销售人员面带微笑,心情也会变得很愉悦,可是,如果销售人员板着脸站在那里,谁看到了心情也不会好。9月27...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