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6月9日电(记者邵琨)眼下正是“三夏”农忙时节,山东省枣庄市的小麦种植大户杨传山这几天却很少到麦田里去,不是在家待着,就是在树荫下喝茶凉快。
“要不是你来麦地里采访,我今天也不过来。”在一片金黄的麦地里,戴着墨镜、一身休闲打扮的杨传山对记者说。
在他的农场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走过,成片的小麦被一分为二,麦穗被收集起来,秸秆和麦壳被粉碎后抛撒在麦田里。在地头等候的一辆辆三轮车,把刚收完的小麦运出来。
不一会儿,反转灭茬机开进麦田,将粉碎后的秸秆、麦茬埋到地下,形成一片松软的土地。
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农技站站长晁杰说,灭茬能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病虫害,还能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
杨传山站在地头边上,看着麦田里忙碌穿梭的机器说:“俺都不用弯腰,在家躺着睡觉都可以。”
今年63岁的杨传山是枣庄市驿城区底阁镇一家农场的负责人,种了560多亩小麦,不到3天就已全部收获完毕。
今年,枣庄农机部门调动300余家农机合作社,集中承揽了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的抢收任务,托管式服务、套餐式服务及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得到普及应用。
依据各地小麦成熟收获时间的早晚,枣庄农机部门以镇街为单位对现有机械统一调度、有秩序地流动作业。
如今,小麦成熟一块、抢收一块、秸秆还田一块。从手工割麦到机器割麦,从自己收割到社会化服务,科技离农民越来越近,麦收越来越省时省力。
新闻推荐
6月6日,枣庄供电鼎源公司对高考保电重点线路、设备进行考前特巡及红外线测温,全面排查隐患和设备缺陷,确保高考期间考场...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