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高特
春华秋实,脱贫劲足。秋日已至,走进子洲县三川口镇毕家硷村,不时传来“咩咩”的羊叫声。8月20日,50岁的贫困户范保卫正抱着一摞饲草,喂养刚下崽儿的母羊。
“这不同于其他羊子,这是今年从浙江湖州引进的湖羊种羊,不仅肉质精廋、生长期短,而且一胎多产,平均每胎产两只以上,可年产两胎或两年三胎,养殖效益是传统白绒山羊的5倍以上,适合规模化、家庭化设施养殖。”三川口镇镇长拓明明自豪地说。
湖羊养殖是三川口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川口镇通过“穿鞋子”“围裙子”“戴帽子”,从山底、山坡、山顶对全镇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涵盖畜牧业、中药材、林果业等短、中、长期产业,形成了立体发展、循环互补、生态有机的绿色产业体系。
“穿鞋子”,家门口前“发羊财”
今年,三川口镇确立了以“集中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和“村集体+农户”代养模式,彻底解决了全镇中老年贫困户增收难题。目前,三川口镇已确定了8个村集体湖羊养殖项目和936户贫困户养殖户,养殖湖羊4000多只,户均年增收1万元。
在养殖过程中,三川口镇党委、镇政府协调各类资源,积极为养殖户提供技术、资金、销售等各项服务。此外,该镇还将建设1000只杜泊种羊扩繁场和1万只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厂,逐步打造集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
“围裙子”,坡道沟洼“挖药宝”
“我和老婆在这里打工,负责黄芪种植、管护,每天工资130元,月收入7000多元。”8月20日,在三川口镇常亮山千亩黄芪基地干活的郭凤红说。
近年来,三川口镇以市场为导向,立足黄芪等中药材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和营销等完整的黄芪产业体系。目前,全镇中药材保留面积2万亩,其中黄芪1.58万亩,形成了8个黄芪种植示范村,建成了常亮山千亩黄芪示范基地、朝阳山千亩黄芩示范基地。
“戴帽子”,花果山上“摘金果”
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银行”。这是三川口镇干部群众的共识。
走进三川口镇高墕山地苹果示范园,园内的苹果树已高达2米,部分果树已挂果套袋。该果园建于2015年,流转土地580亩,采取地膜覆盖集雨技术,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果园。
近年来,三川口镇依托资源优势,瞄准生态、有机、高效、安全的果品发展方向,探索建立“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对百亩以上的果园优先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对麻地沟、高墕、焉头等村已挂果和即将挂果的果园推行防雹网。目前,全镇苹果栽植面积达1万亩,形成百亩苹果产业带5个,山地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新闻推荐
救援现场子洲县委宣传部供图本报讯(记者李长江)8月3日下午6时许,榆林市子洲县马岔镇大堡岔村一砖厂发生一起山体滑...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