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袁鸿儒
子洲县以“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惠民”为主线,在林业产业、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等项目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走出了一条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山地核桃 撑起产业扶贫半边天
今年,子洲县砖庙镇闫家山村贫困户马有禄栽植了37亩核桃,林下套种了绿豆、芝麻等矮秆作物。“种庄稼收入一点儿也不影响,栽核桃政府还给补贴。以后树长大挂果了,我也不种庄稼了,光核桃就能保证我的生活。像我这个年龄,栽核桃最划算。”今年62岁的马有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成介绍,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全村1600多亩耕地全部栽上了核桃,覆盖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经过县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村民们现在个个是核桃专家,大家都盼望着依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子洲县把核桃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按照“林果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产业***工具包”,按照每户5000元扶持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用生态产业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栽植核桃19万亩,1万多户贫困户参与了核桃产业发展,占到了产业扶贫的一半多。
“五金”收益 产业得发展 农民得实惠
子洲县高坪便民服务中心延家河村的贫困户李光东不仅是村里的护林员,还是村里“林果技术服务队”的技术员。这些天,他成为了全村的“香饽饽”。在村里秋冬核桃栽植“大会战”中,他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村民给他付一定的报酬。“现在,我不仅每月能领到800元的护林员工资,而且掌握了一技之长。以后村里的核桃越来越多,我的技术就会更加吃香,脱贫致富就不难了。”
砖庙镇石家坪村护林员石文富依靠自己的技术“托管”了村里30多户群众去年栽植的530多亩核桃。石文富负责核桃的栽植、管护,待到四年后核桃开始挂果便交还给农民。石文富获得的是政府每亩1200元的补贴,而农民不需要出一分钱、一毫力,四年后就可直接收获核桃。“每月800元的护林员工资加上托管经营所得的酬金,让我彻底摆脱了贫困。”石文富说。
像李光东和石文富这样的护林员在子洲县目前共有206名,全部是贫困户。今年,县林业部门对206名生态护林员进行了3期业务培训,使他们都成为了核桃栽植管护的行家里手。他们或者像石文富一样托管经营获得了酬劳,或者像李光东一样依靠技术得到了劳务费。一项核桃产业和一门管护技术,让他们从“贫困户”变成了“土财神”。
除了“托管”这种模式之外,在生态扶贫推进的过程中,子洲县广泛推广“党支部+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群众在生态扶贫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中获得“土地流转得租金、资产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技术服务得佣金”的“五金”收益,实现了产业得发展与群众得实惠的相得益彰。
生态补偿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补偿是一项兼顾“生态”与“脱贫”的惠民政策。今年,子洲县严格按照《陕西省森林生态效益基金管理办法》和《榆林市关于进一步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中央财政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向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拨付补助基金917.16万元。其中,1.11万户贫困户享受补偿金247.83万元。
家住周家硷镇康庄村的张树兰是五保户。今年72岁的她年迈体弱,无劳动能力,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五保金外,张树兰的另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公益林补助金和退耕还林补助,这两项补助合起来她每年能领到800多元,这对于一个孤寡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平时的日常开销有这笔“长流水”钱也就够用了。
子洲县在第二轮退耕还林中优先满足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连续3年总共在958户贫困户中实施退耕还林8028亩,2960名贫困人口获得了退耕还林补助。而且,此轮退耕还林栽植的树木全部为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核桃树。贫困群众拿着“补贴款”,栽下“摇钱树”,既获得了短期收益,又实现了长期可持续增收,成为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中的先行者。
新闻推荐
拓毅1947年1月,为了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贤、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向全世界传达中国共产党活跃于陕北这一事实,鼓舞陕甘宁边区军民的革命斗志,中国共产党破例隆重庆祝徐特立70大寿。其时,徐特立老人正跋...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