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礼(右)和村民正在鱼塘里捕捞生态草鱼。
当地村民挖田造塘,利用山泉水养起了草鱼。
七月中旬,记者走进兴业县小平山镇旺翻村,在一方水塘里,该村村主任薛国礼双手抱住一条十多公斤重的草鱼,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我们的生态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薛国礼笑道,他养了三年多的生态草鱼,今年终于可以摆上餐桌了。
兴业县小平山镇旺翻村位于大容山西麓,村民以传统的木器加工产业和种养为主,由于地处深山,山多地少,旺翻村的种植产业长期受阻,村民收入普遍偏低,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水田荒废,贫困发生率高达27.5%。
如何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旺翻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为村民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呢?
在实地调研中,该村扶贫工作组人员发现,旺翻村山间活泉遍布,水流不断,非常适合草鱼生长,而且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所产草鱼自然也与众不同。2016年,在扶贫工作组的带领下,当地村民挖田造塘,利用山泉水养起了草鱼。2016年以来,该村投入2.5万元帮扶经费硬化鱼塘周边道路,并协调帮扶单位资助1.5万元修建水渠,以引泉水到鱼塘。
记者看到,在鱼塘一侧,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入,鱼塘四周被凿开几处排水口,将鱼的排泄物冲走,而这,就是薛国礼所说的“活泉养鱼”生态模式。“旺翻村的水质很好,岸边草料丰富,养鱼成本很低,真是不错的致富办法。一开始,全村草鱼养殖基地只有几亩,今年已经发展到了约30亩,还以每年5亩左右的速度在增加。”薛国礼说道。
陈超明是旺翻村第一个利用活泉养鱼的人,2015年他被评定为贫困户,2016年他养起了草鱼,一年就有3万元到4万元收入。陈超明一户已于2017年脱贫摘帽。看到草鱼的经济效益,不少贫困户纷纷加入到草鱼养殖行列中。至今年7月,全村参与草鱼养殖的村民已达数十户,其中包括6户贫困户。
“我们养的是生态鱼,从不喂饲料,都是割鱼塘边的草或者花生苗来喂,一天喂一到两次。”薛国礼慢慢摸索出养鱼的经验,每天通过观察鱼的进食情况,就能判断鱼的生长状态是否良好。除了喂食,他还需隔一段时间就在鱼塘边上撒些石灰粉,给鱼塘消毒,防止鱼生病。
“我们的鱼60元一公斤,逢年过节,我们的鱼都很抢手。不论斤卖,按200元一条都不够卖!”薛国礼告诉记者,一条草鱼养到2.5公斤以上就可以出售了,他把生态草鱼的图片发在朋友圈后,不少人争相预定,有人还专门驱车一两个小时到旺翻村购买。2018年全村草鱼销售量达到1000余尾,销售额15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合作社,加强生产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打响旺翻村生态草鱼的名气,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旺翻村村支书陈德雄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静华)7月11日,记者在港南区桥圩镇的莲藕收购点看到,种植户用三轮车一车车将莲藕拉到收购点,工作人员则...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