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农业污染问题,由于分布点多面广,农业污染其实比相对集中的工业污染更难管理和控制。此次玉林环保世纪行,记者看到多种现代生物科技、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广泛应用,一场“环保革命”正在悄然酝酿,催生出绿色农业、节能农业、智慧农业,这正是玉林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微生物+”,引发四两拨千斤效应
在兴业县石南镇马塘温氏生态养殖小区,一个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粪污大棚,堆积着2500头生猪产生的粪污,站在大棚前,记者却鲜少闻到猪粪的臭味。原来这些猪粪撒上了益生菌,这些菌每天都“贪婪”地吃食、消化这些粪污,日处理达500公斤。
这个小区通过建设高架网床养殖楼、改造升级传统猪舍为“低架网床自动刮粪离舍发酵+益生菌”养殖模式、建设粪污发酵设施和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益生菌等方式,实现了传统养殖小区升级改造,使养殖真正实现“生态、无污染、零排放”。
益生菌在猪场养殖、粪便发酵等环节中全面应用,引发四两拨千斤效应。养殖小区负责人倪德富介绍,“益生菌+”模式,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免疫力,促进生猪增重,肉猪饲养周期缩短10天至15天,长膘快,疾病少,皮毛干净漂亮很多,同比增重7.5公斤至12.5公斤,成活率均达98%以上,每名饲养员可轻松管养1000头至1500头生猪;同时还提高了肉料比,饲喂益生菌后,猪更快大,肉质更好,每头肉猪出栏能节约饲料20公斤,增收50元左右。此外还可减少猪粪便量,加上配备离舍发酵大棚处理粪污的方法,有效去除臭味,改善养殖周边环境。
“智能化+”,实现养殖场脱胎换骨
走进玉州区仁东镇沼心村的宏禄养殖场,两栋如小洋楼般的高架网床猪舍映入眼帘,配置有空调、水帘等降温除湿设备和自动输料塔等。猪舍周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美化,花园式的养殖场呼之欲出。这里的饲养员每天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监控电脑视频,操作各种自动化设备,工作相对轻松。但是他们人均负责猪的头数达到400头以上,工作效率是传统饲养员的3倍以上。
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是实现猪场花园化的根本原因。这个养殖场是广西宏禄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三个养殖基地之一,2013年起,公司先后投入1950多万元对原来的传统猪舍进行升级扩建,(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兴业讯为加快贫困村文体设施建设,推进贫困村文化事业发展,今年兴业县计划整合财政资金330万元,为33个文体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村都配置1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新建或提升篮球场、戏台和宣传栏。据了...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