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生猪集中养殖区散居的生猪住进了明亮干爽的"集体宿舍"去年起,兴业县建起了一批新型“集体宿舍”,来自各家各户的散养生猪迁居于此,住上了时下最先进的高架网床,这里吃得好、长得快、通风无臭味,“宿舍区”外绿林青山环绕、鸟语花香取代了以往的“黑色小溪”。4月13日,参加全区生态养殖推进会的与会人员考察了兴业大平山镇陈村、石南镇马塘村、温氏生态养殖区,这里呈现出的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状态让他们赞叹不已。
政府出补贴5.85万头散养猪住进“集体宿舍”
兴业是玉林乃至广西的养殖大县,去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就达150多万头,已然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排治污设备和技术的落后,生猪散养导致的粪污直排、乱排现象,一直是当地的老大难。近年,在政府的扶持和企业引领下,当地散养户的养殖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个突出表现便是一批集中养殖小区和“抱团养殖”模式的出现。
“抱团养殖”,即划分出特定区域建设散户集中生态养殖小区,并按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采取前10年全部免除养殖户租金的方式,安排生猪散养户和困难户全部搬迁到小区内进行集中生态养殖,小区通过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生产,由合作社负责养殖区的投建和日常管护,采用集中养殖、公司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有效改变了村中养殖污染的乱排、直排现象,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兴业县大平山镇的陈村生猪小散养户集中养殖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区。还没进入猪场,记者便被周围的环境吸引住了:一条干净的硬化村道路旁,一排排绿化树、用篱笆围起的小菜地、果园和远处的大山,组成一道美丽整洁的乡间风景;白墙灰瓦大院子坐落在山脚下,门前鲜花围绕的喷泉小水潭里,鱼儿在池中游得正欢。这里,一片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若不是门牌提示,很难想象这竟是养着3000多头生猪的养殖区。
该养殖区于2015年9月开建一期工程,包括3幢高架网床猪舍、办公区以及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于当年11月正式投用。建成后,村里的41户散养户3122头生猪迁入养殖区。“未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前,全村都是用传统猪舍养猪,冲水量大、费人工,还给环境造成了影响。”养殖户庞忠告诉记者,在县委政府的引导下,村里的养殖户成立了民众种养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共同出资,租下村里180多亩坡地建设集中养殖区,其中猪舍的建筑成本为1200元/平方米,县政府给予600元/平方米的补贴。集中养殖改变了村子的面貌,让养殖户们看到了更好的前景,时下,该合作社计划今年12月开建二期工程,共两幢高架网床猪舍,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陈村的集中养殖只是该县治理养殖污染、对传统养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来,该县共投入5500多万元建设了陈村、温氏、扬翔、马塘、富阳等7个生猪高架网床养殖示范区。其中,在组织马塘村4户养殖大户组建养殖小区时,县政府对于规模较大的梁桂和猪场给予了19万元的改建补贴;建设温氏公司养殖区时,县政府给予养殖户900元/平方米的高架网床补贴。
目前,兴业县共有高架网床生态养殖示范点(区)27个,共54多幢现代化新型猪舍,高架网床面积40500多平方米,全县住进“集体宿舍”的生猪达5.85万头。
集中化管理,养猪养出新效益
在集中养殖区里,村民们将各家的生猪集中起来,全部安排“入住”到养殖区内;整个养殖区如同一个规范的“社区”,这里实行集中的养殖、管理、防疫和治污等,不仅节省了养殖成本,更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环境。
陈村的养殖户庞忠有10多年的养猪经验,目前养殖区养着他的300头生猪。“这里的养殖进行统一防疫、消毒等,生病的比以前少了。”庞忠表示,对比传统模式,新模式使生猪的存活率提高了,成本也有所下降。“原来的存活率在90%左右,现在提高到95%以上,而且每头猪的养殖成本也降低了50元,收益比以前大约增加200元/头。”庞忠说。
“以前都是直接排到水沟里,污水横流,集中养殖后进行统一收集做有机肥,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庞忠还告诉记者养猪没有臭味的“小秘密”,即在喂料里添加微生物益生菌。据了解,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养猪,不仅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约一半的粪便量,还可去除90%以上臭味,估算每头肉猪出栏能节约饲料20公斤,缩短周期10天-15天,同比增重3%-5%(7.5公斤-12.5公斤),增收50元左右;此外,由于高架网床猪栏无需冲水,且干湿粪分离还可发酵成为有机肥,用于果蔬、水稻等农作物灌溉。
“抱团养殖”模式集合小散养户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每名饲养员可轻松管理1200头-2000头生猪,最重要的是,轻松挣了钱又改变了旧日的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是经济和环境的“双效益”。
如今,庞忠正计划着扩大养殖,因为“抱团养殖”模式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多方式合作 为精准脱贫帮扶“铺新路”
“抱团养殖”的模式,让众多的散养户可以依靠龙头企业或养殖大户,在共享基础设施和养殖技术等资源的同时,还可得到资金信贷业务的担保、建设栏舍补助甚至可以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等。尤其对于其中的贫困户,这成了一条脱贫之路,如今,不少企业也瞄准了这一点,或以不同的合作方式,或降低门槛,实施精准脱贫帮扶。
温氏公司高架网床集中养殖小区采取由公司投资建设高架网床猪舍、贫困户出劳力、业主和贫困户“六四分成”的方式合作养猪,使参与其中的贫困户每年可拿到6万元-7万元合作分红,并学到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不仅如此,合作中,养殖户如需要独立建设高架网床,公司还会协助每位贫困养殖户办理20万元的银行授信贷款,并承诺将合作养猪保证金降低到80元/头(正常标准400元/头)。
而在扬翔高架网床集中养殖小区,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技术、资金扮演着主要角色: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疫病,对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对于合作的贫困户,公司给予80元/头的建栏补助的同时,还将原定的250元/头的合作保证金降至50元/头。
新闻推荐
村民集资给老人们发慰问金...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