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榆林 今日横山 今日神木 今日府谷 今日靖边 今日定边 今日绥德 今日米脂 今日佳县 今日吴堡 今日清涧 今日子洲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今日吴堡 > 正文

“一碗拌汤”的关爱从未改变 探寻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延续下来的最早监狱

来源:西部法制报 2019-09-26 00:51   https://www.yybnet.net/

20世纪80年代,外宾参观监狱。

本报记者抒方

在延水河畔的清凉山上,有一排排普通窑洞,富平监狱的前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看守所于1937年在这里创建。

历经82年,从陕甘宁边区出发,从延安到西安,从西安到富平,几易其名,一路跋涉,陕西省富平监狱的光荣传统始终薪火相传。

我们要治病救人

“什么叫犯人?就是普通人犯了法,但犯字后面还是个人字,因此说,犯人也是人……我们的司法工作者,要以治病救人的态度,把人家头上戴的那个犯字帽子脱掉,经过教育改造后,能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时任高等法院院长王子宜如是说。

1943年,党鸿魁担任监狱典狱长,他关心犯人生活,针对不同的对象予以不同的教育。女犯郭某某是判10年徒刑的杀人犯,带个9岁的娃娃,党鸿魁认为“孩子是要教育的”,他征得院长批准,送娃娃到小学读书,每月生活费由监狱承担。郭某某感动地说:“天下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党鸿魁管理监狱的4年时间里,监狱关押设施十分简陋,管教人员非常紧缺,却没有跑掉一个犯人。一天,有个犯人向党鸿魁汇报说:“典狱长,我是不会逃跑的,今天想起我那70岁的老父亲,心里动了一下念头。”党鸿魁亲切地回答:“人谁还不想家呢,你只要好好守法,彻底改过,将来决心做一个好公民,不久就可以回家了。”还有个犯人跑了,又主动跑了回来。

“这真是典型,历史上哪有跑了的犯人又跑回来的,要宣传。”时任高等法院副院长乔松山作了这样的批示。

为什么那个跑掉的犯人又跑了回来?原来,他跑到中途,忽然想到,自己跑掉了,上级可能要追究典狱长党鸿魁的责任。

之后,富平监狱在进行法治文化研究中,找到了党鸿魁的子女,得知了背后的故事:党鸿魁担任典狱长时,他每天晚上都到监舍去,给犯人读报、教字、写家信,看到犯人情绪不好,立即关心地问身体怎么样。有个犯人生病了,党鸿魁让爱人把家里仅有的白面拿出来,做了拌汤送给他吃。正是这样的感化教育,才让罪犯迷途知返。

执法如山,也是“一碗拌汤”的关爱!

让他们在希望中重生

边区监狱实行教育和生产相结合,使犯人掌握技能,感到有出路、有奔头,增强弃恶从善的信心,让犯人在希望中重生。当时,监狱针对赌博、土匪、抽大烟、诈骗等犯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他们纺线、烧炭、锄地、种菜、打窑洞等技能。有个叫王二虎的犯人学会了纺纱,刑满释放回吴堡县老家后,他买了“七七纺纱机”,不仅自己劳动生产,搞好生活,而且给邻近村庄群众传授纺纱技艺。

“咱们边区的监狱,就是学校。”党鸿魁常说。边区监狱通过劳动教育,引导犯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犯人薛子祥以前游手好闲,犯法入监后,看到党鸿魁和犯人们一起拿镢头锄草、捆谷子,深受感动。经过批评教育,薛子祥积极劳动。他说:“从前抽大烟,身上没力气,现在学会种庄稼,干活也有劲了。”

监狱实行人性化管理,有的犯人刑满后不愿回家,党鸿魁争取乡政府支持,给其协调了窑洞,借给粮食和家具,组织他们为公家纺毛线,每纺一斤挣得小米四升。监狱还组织他们在附近开荒种地,建立起“新民村”。犯人白某某刑满后接来婆姨,住进“新民村”,开荒种地,打粮五石。1945年,有8家犯人家属带着孩子,都能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感化教育,可以化成打动人心的力量!

献了终身献子孙

新中国的第一代监狱人民警察,很多都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走到了共和国监狱工作的特殊战线。

“风烟滚滚唱英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家喻户晓。在影片里,有一位扛着机枪、守卫坑道的战士,那位战士的原型,名字叫高万山。

1956年3月,高万山转业到上畛子农场工作,正值农场初建时期,条件异常艰苦。那时,原部队多方打听联系到他,希望他回部队担任军官训练教导员,但高万山看到农场干部紧缺,婉言谢绝了。他说:“在哪儿干,都是为党工作。”后来他又转战卤阳盐场等地,为党的监狱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

高万山的子女及亲属在富平监狱工作。创业初期,富平监狱条件十分简陋。高墙内,服刑人员走一批,来一批,循环往复,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坚守在这里的监狱警察。日复一日,他们在“围城”里帮教罪犯,镇守平安。

在陕西监狱系统,像高万山这样的家庭还有许多。82年来,陕西监狱警察始终不忘根本,把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们凭着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坚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忠诚奉献,彰显中国监狱司法精神!

“第二次生命”的感动

时代是出卷人,新一代监狱警察是答卷人。

马茂胜,富平监狱第十三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2019年2月,他被陕西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

在第十三监区,有个叫王安(化名)的服刑人员,患有类风湿、痛风、高血压。2017年12月,王安从西安唐都医院治疗后回到监区,不久后突发胃出血,马茂胜迅速将其送进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在王安治疗的12天里,马茂胜既要安排好监区值班警力,又要安排好医院陪护人员,平时抽空前去探视。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干警日夜护理,王安转危为安。在走出医院回监狱的途中,王安感动地流下热泪,他哽咽着说:“监区长,我的命是监狱救的,再不好好改造,真的就不是人了,你就看我今后的表现吧。”之后,王安表现突出,如今他已是监区服刑人员的卫生员了。

不忘初心,就是肩扛使命的担当!

82年的光荣传统一脉相承。崇法鼎新、发展昌盛,这是新中国监狱事业不能忘的根、不能丢的魂。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昨天并没有过去,它在今天存在,并向未来延伸……

新闻推荐

面对质疑,并不年轻的他们如何用实干和担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我们一起 听三位第一书记讲村里的事

文/本报通讯员郭娇娜2017年,吴堡县委组织部调派了三名“老”同志到岔上镇的3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村里,不少村民心里犯起...

吴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吴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碗拌汤”的关爱从未改变 探寻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延续下来的最早监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