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树军制酱
阳光讯(辛亚娥 记者 李源 文/图)吴堡县辛家沟镇尚家坪村是深藏在黄土高原沟壑褶皱之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但是这个村的村民却有着一门独特绝活——制作传统老黑酱,凭此手艺,他们让传统美食焕发出新“味道”,走出了一条脱贫新路子。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深山秀女不愁嫁”
在一户整洁的窑洞院落里,酱人尚树军穿行于酱缸之中,小心地查看陈酿了四十多天的酱缸盖子,天然酱香扑鼻而来,豆酱呈现自然馥郁的黑,又一批天然酿制黑酱即将出缸。
尚家坪村第一书记任峰介绍,“们外婆”老黑酱遵循古法酿造技术,继承“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酿造的传统工艺。经过选豆、泡豆、蒸煮、杵捣、采曲、发酵、晾晒、二次发酵、研磨等十几道制酱工序才能制成。
“划得来!”尚树军之前靠经营饭店维持生计,去年他“重拾”起了祖传的酱香味道,做出的一缸缸好酱成了致富香饽饽,大半年下来,他有了两万多元的“酱财”。“老黑酱的QS认证下来了,在网店上一卖,那就了不得了。”尚树军自豪地说,“一开始,我也没想到能做大,但是政府和人大的支持力度大,有很多惠农项目,还帮我们大力推介,大伙儿越做越有信心!”
据村民讲,吴堡人民制作老黑酱距今已有千年传承的历史,然而,却曾面临失传的困境。2017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改香在包抓的尚家坪村了解到该村有老黑酱制作的传统和工艺后,鼓励该村发展该项产业,并带领辛家沟镇负责同志和尚家坪村部分贫困户、村民代表,赴靖边县考察老黑酱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帮助尚树军、尚振玉等酱人传承祖艺古法精髓,成立“们外婆”老黑酱生产基地。各级领导的重视大大激发了村民生产老黑酱的热情,形成了全村制作传统老黑酱的“蝴蝶效应”。
如何促进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拓宽老黑酱古法酿造技艺生存空间?如今,“们外婆”老黑酱生产基地已与吴堡县陕北印象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前期集中包装外卖,销售火爆。
前不久,在吴堡县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老黑酱获得多家单位、企业和爱心人士青睐,5万多瓶“酱心独运”的老黑酱将以先订后产的方式,由县农业发展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及时送达认购企业。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风光”
缸里的酱熟了,圈里育的羊肥了,绳上晾的粉条子干了。村民们正奏响着一场红火的“生产交响曲”:一罐罐咸香四溢的老黑酱引得众多食客驱车上门一解垂涎;猪牛羊鸡鸭鹅成群结伴地送上了城里客的餐桌;晾晒场上排排挂挂的粉条画面韵律优美、洁白如雪……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风光惹人醉。沿着“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致富技能”的发展思路,尚家坪村形成了以老黑酱制作为主导产业,特色养殖业,山地苹果种植业,粮食醋、手工空心挂面以及手工粉条加工业等为补充的效益农业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28岁的张婷婷嫁到这黄土圪梁梁,在80多岁奶奶的手把手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制作传统老黑酱的窍门。“我们家现在不仅做老黑酱,还做粮食醋、手工挂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不歇脚,收入足够日常开销。”她还告诉记者,致富门路多了,丈夫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新闻推荐
易地搬迁“点希望”创新思路“植富根” ——吴堡县用存量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现人和房的精准对接
龙山惠民家园安置点搬迁户集中摇号分房 王震震辛亚娥记者李源文/图 “要不是易...
吴堡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吴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