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铭靠努力走上致富路
文图/本报通讯员辛亚娥 李晓娜
每天一大早,在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事处张家墕村口的公路边,总是能看到34岁的残疾修车匠张卫铭忙碌的身影。
右腿呈蜷曲姿势,左腿蹬地,一双粗糙、沾满油灰的手扒拉着轮胎,一道道火花伴随着电焊机的轰鸣声四下喷射……如果不是裹着七八层长袜的左腿略显笨拙,这个干活利索的陕北汉子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2004年,年仅20岁的张卫铭在骑摩托车去石沙墕村买配件的路上,被大货车撞进了路边的沟渠中,他的左小腿被截肢。
“可能是身体残疾的原因,他一直很要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想方设法都要做到。”张卫铭的母亲刘五仁说。
“我才20多岁呀,难道就这样成为家庭的包袱吗?”张卫铭心如刀绞。以他的伤残程度可以安装假肢,但是要学会站,要练到肢体麻木,才能承受身体之重;要走,要靠躯体扭动的力量和惯性,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张卫铭与命运和困难顽强搏斗的历程,也从那一刻开始了。
就在此时,来自褡裢坡村的女子张艳云成了张卫铭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艰难环境中培养出的诚挚的爱,更能扣动人心。妻子深情的爱,给了他力量的源泉。一年后,张卫铭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从那时起,张卫铭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路。考虑到自身的条件不便干重活,张卫铭便经营起了修车补胎铺,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张卫铭的父亲被诊断出胃癌,为此家里花费了巨额医药费,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2015年,张卫铭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以前我不愿意成为家庭的包袱,现在更不想成为政府的包袱。”贫穷和苦难并没有使张卫铭甘愿向命运低头,他坚信只要自己愿意干,就一定能脱贫。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干好修车铺,逐渐也凭着诚实敦厚、不等不靠的好品性,成为村里村外受人敬重的汉子。
张卫铭说,吃修车这碗饭,手艺、信用、人缘都很重要。凡是来他那里修理的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帽,只要他觉得能用就绝不换新的,主动给顾客省钱;只要是敲几锤子就能干好的活,他也绝不收费……
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质优价廉的服务,附近跑长途运输的司机们都成了张卫铭的门前客。他往往在给车友们补完胎后,还免费帮他们的车捎带着紧下闸、给点油。
艰辛付出的同时,幸福也不期而至。2017年,张卫铭用坚韧走出了脱贫路上的闪光足迹,他的年收入达到两三万元,成功摘掉“穷帽”,他也因此被评为“2017年度吴堡县脱贫模范”,并获得5000元奖金。
如今,张卫铭修车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还主动申请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下一步,他说,借着党的扶贫好政策,还打算再购进一些设备,把门市面积进一步扩大,走向更宽更广的致富天地。
新闻推荐
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事行政(简称:民行)检察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检察机关从事民事行政...
吴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吴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