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伟 通讯员 吴娜 石彦勇
樊忠祥,一个朴实憨厚的90后山东小伙儿,从山东来到革命老区延安,他时时刻刻践行着老区人民朴实无华、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革命精神,两年时间里,他在试验站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细沙碎石为延安构建一条快车道。
不懈努力,掌握业务知识
刚到拌和站试验室工作时,樊忠祥连最基本的理论配合比施工都不了解。为此,他顿感压力。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开工前夕,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业务知识,能熟练地进行各种混凝土原材料、成品试验。
根据铁路施工规范,开工前期需要做大量的配比试验。为了选出最适合的材料,樊忠祥先后到多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每天天不亮就和司机带着食物、水出发,到一个地方一转就是一天。吴堡县的黄河边有上百家砂料场,但符合蒙华施工标准的却寥寥无几。樊忠祥就一家一家地看、一家一家地比,饿了就啃一口馒头,渴了就喝一口白开水,经常要忙碌到凌晨才能回到站上休息。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符合标准的供料厂家。
认真敬业,轻伤不下火线
铁路建设对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非常苛刻,试验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混凝土开盘生产前的每个早中晚,樊忠祥都会细致地做好粗细骨料的取样、检测和记录工作。由于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操作时间长,他常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几个月下来,胡子没时间刮,头发没时间理,26岁的小伙子像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为此,他经常跟站上的伙计们开玩笑说:“别看我的年龄是站上最小的,可我却是站上成熟的‘大叔\’”。
在工期紧的时候,樊忠祥经常在拌和站试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延安昼夜温差大,中午穿上短袖,晚上就冻得瑟瑟发抖。有一次做含气量试验,樊忠祥在搬动笨重的含气量测量仪时,被砸中了脚背,造成脚部骨折。为了不影响工作,樊忠祥拄着双拐绑着石膏,一下一下“蹦”上拌和楼去盯控混凝土质量。同事们都劝他下来休息,让试验员盯着,可他就是放不下心,一直坚持留在现场。在他的努力下,混凝土保质保量地供应到各个工区,完成了指挥部大干一百天的生产任务。
是好同志却不是好丈夫
在同事们眼中,樊忠祥是好同志,但在妻子和孩子眼里,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和好父亲。2015年10月,刚刚结婚的樊忠祥恰逢蒙华铁路拌和站建站开工。原准备与妻子去南方旅游结婚度蜜月的他,接到开工通知后,匆匆赶回拌和站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独自一人在家的妻子渐渐地变成了“女汉子”,修水管、换灯泡这些男人的活她都能干。小两口约定每晚六点钟准时开视频“汇报工作”,可他每晚都要忙到凌晨,看着视频中妻子泛红的双眼,听着妻子的抱怨,樊忠祥每次都默默地低下头。
2016年7月,妻子的预产期到了,可这时候正值蒙华铁路大干期间。樊忠祥每天奔波在现场,只能通过电话、视频了解妻子的情况。孩子出生那天,他正在试验室做含水率试验。接到母亲报喜的电话后,他打电话给妻子,对自己不能陪伴在身边、不能守候在产房外深感愧疚。妻子体贴地说:“小祥,别这样,我和宝宝都很好,你放心干你的事业,我们会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孩子的出生,为樊忠祥注入了新的动力,他天天哼着小曲忙碌在实验室内。然而没过多久,出生半个多月的宝宝黄疸指数居高不下,每天都要去医院照蓝光吃药缓解症状。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他,没有攒下多少钱。母亲生病住院、妻子生产已经花去家中大半积蓄,孩子这一病让他十分为难。原材供货商得知消息后,便让送货司机带上“红包”,希望他在原材料进场检验中“高抬贵手”。樊忠祥义却正言辞地拒绝:“今天我收了你的红包,就等于放弃了我的底线。请你们以后不要再这样,不然我就换厂家。”
一粒细沙、一颗石子、一颗诚心、一座丰碑,樊忠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蒙华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为黄土高原上的“天路”建设增砖添瓦。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胜利报道7月5日至6日,榆林公路管理局召开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施工现场会。会议以全面推进干线公路“品质工程”建设,有效提升养护工程整体实施效果,进一步夯实“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
吴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