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张东红 钱建雄
绥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选拔好干部的主阵地、识人选人用人的“试金石”,聚焦扶贫攻坚,在一线锤炼干部,并依据扶贫实绩选人用人,让干部“下得去、干得好、上得来”。
凡提拔使用的干部,都要有脱贫攻坚工作经历
绥德县发展改革局郑晓轼2015年8月被选派到崔家湾镇纸房沟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协调争取资金2500多万元改善了该村基础设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并于2017年10月被提拔为该局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绥德县把选派干部到扶贫攻坚一线锻炼作为加强干部实践培养的主渠道,坚持不脱贫不“撤兵”,为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选派了129名驻村第一书记,并推行了5984名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责任制,还抽调10名选调生脱离原单位到扶贫岗位上工作,抽调20名科级后备干部到县扶贫办工作,优秀的给予提拔使用,后进的3年内不予提拔使用,增强扶贫干部队伍活力。
为了让干部能下得去,该县充分运用鼓励激励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及成员、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优先推荐为优秀等次;受到中省市通报表扬和县上主要领导点评表扬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占单位优秀指标;每年年底,综合年度考核、扶贫绩效考核和干部日常表现,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四支队伍”和结对帮扶干部,受奖对象每人奖励1000元。该县特别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县凡是提拔使用的干部都要有脱贫攻坚工作经历。县委专门拿出30个科级岗位,用于在脱贫攻坚期间表现突出的包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队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被中省市表彰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被县级表彰的干部,列入后备干部队伍,有突出贡献的可破格提拔。
目前,有4名干部被提拔到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岗位,36名优秀的第一书记被提拔或重用,160名帮扶责任干部被提拔使用,33名驻村第一书记被直接确定为科级后备干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多种培训方式让干部强本领干得好
“今年5月份,我在青岛参加了第一书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使我不仅认识到了差距,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激发出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该县石家湾镇史家湾村第一书记刘新国充满激情地说。他培训结束回村后,迅速展开调研,走访群众,一个新的发展规划在村民中形成共识,即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细致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流转土地,新建百亩葡萄栽植基地和百亩南瓜种植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同时,争取绥德老闫家炒货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开展社会帮扶,形成“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党员+企业”6个层面的帮扶贫困户体系。还举办了首届“史家湾好人”评选活动,表彰了11名先进典型,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
该县通过运用“县+镇+村”三级培训平台,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围绕“党建+精准脱贫政策”培训内容,推行“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培训工作。今年以来,集中开展第一书记专题培训会9次,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5次,结对帮扶干部轮训5次,累计培训2.4万人次,扶贫业务知识测试3次,选派8名党组织书记分别赴深圳、延安等地进行培训,组织65名第一书记分别赴青岛、扬州等地进行培训,还选派17名扶贫挂职干部到扬州市邗江区挂职锻炼,不断提升脱贫攻坚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为了让帮扶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该县还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和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帮扶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和送项目等活动,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据统计,今年该县“四支队伍”拟定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实事303件,上半年已完成193件。
新闻推荐
同事脑溢血复发昏迷家境困难 绥德公安民警献爱心捐助13万余元
华商报讯(记者杨虎元通讯员王晓伟史雁雲)6月16日,绥德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民警邢亚峰因脑溢血复发,被送往医院救治。截至目前,...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