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养成了陕西人爱吃面食的习俗;在陕西众多的面食中,除了“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裤带”的biangbiang面外,还有一种让人喜爱的箸头面。
我听一些饮食行业老人讲,箸头面最初叫香棍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时,西安市桥梓口西南角就有一家面馆,专门经营这种箸头面,因做出的面条均匀细圆,像一根根连接起的筷子,被人们称作箸头面。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笆市福顺隆饭馆的箸头面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经常要排队等候才能吃到。
1963年,我从陕北绥德考进西北大学中文系,学校距竹笆市只有几里地。一次听同学说,福顺隆的箸头面太好吃了,便利用个星期天约了几位同学前去品尝,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当时的福顺隆,有两间门面,营业面积并不大,只能摆放十来张四人长方桌,凳子也是木制的,没有靠背椅,显得有点简陋,但面香价低,满满一碗二两面,只需一角二分,而当时国家给我们大学生中晚餐伙食费是二角五分。这样,美美咥两碗箸头面,还可结余一分钱。我们便时不时地退换饭票,到福顺隆咥箸头面,两碗面下肚,一天都心情舒畅。
福顺隆的箸头面为什么那样受人们喜爱?据老食客讲,主要有两点。一是这里的面点师傅王成才是个老把式,有多年的做面经验,比如和面,他一直坚持每和一块面都必须按标准加一定比例的盐水,和成的面团在反复揉搓约10分钟后,再经过揪块、擀片、搓条、抹油等工序后,盖上湿布,待回饧后才抻,从而使这里的箸头面不仅软而韧,筋而光,滑而爽,而且下锅后不粘不烂,吃起来筋韧光滑,越嚼越香;二是地理位置优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安市还没有大明宫、西部家具城那样大规模的家具市场,竹笆市是当时西安市唯一的一个竹器、木器家具市场,连西安市家具工业公司、鼎鼎大名的福乐家具厂也建在这里,每天人流不断。福顺隆就位于这个热闹的家具市场北段偏中的竹笆市58号(即现在樊记腊汁肉店斜对面,过去在竹笆市58号的樊记腊汁肉店与福顺隆为邻,后来樊记腊汁肉店迁到路东),再加上福顺隆使用了自己熬制的酱油和醋,这种熬制的酱油、醋,芳香浓郁,经油泼辣子一泼,香气四溢,竹笆市几乎半条街道都能闻到其香气,把人都吸引过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竹笆市的改建,福顺隆饭馆一度被迁到黄雁村东北角,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停业了。
新闻推荐
盾牌操为提高公安队伍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检验练兵成果,充分展示公安民警精神风貌。3月22日上午,榆林市绥德县公安局在绥德县体育中心举行了2018年春季大练兵汇报...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