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集中整理后的土地。
本报通讯员杨崎筠摄影报道 近年来绥德县以“激活农村土地、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入股、反租倒包等四种模式流转土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县已流转土地31.87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5%。
入股型:最为典型的是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高家沟村先后成立了“绥德县慧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绥德县盛德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以农户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变农民为股民,合作社统一整理土地,推山造地2500亩集中发展。目前,合作社又在统一开发的土地上新建日光温室138亩,引导培植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转包型:比较成熟的是赵家洼村。2017年,由西安房地产商注册绥德县二十四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赵家洼村委会整合村民土地7000多亩、相邻两镇7村土地4000多亩,共11000多亩,进行山地有机苹果产业开发,并建设种、养、加一体化的高效循环果业,集休闲观光旅游、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反租倒包型:比较典型的是裴家峁村。裴家峁村的主要做法是将村民手中撂荒、闲置、产出率低的土地以租赁的形式收归集体所有,通过配套政府项目建成高效农业园区,再由集体负责面向社会承包。裴家峁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将全村300户农民承包的2500亩耕地以每亩每年90元的价格租赁回来,进行统一整理和集中开发,最后公开招租入驻,合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土地托管”型:主要做法是针对撂荒闲置土地,通过委托产业组织代管的方式,进行统一产业规划、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包装销售。圪针湾核桃产业协会负责人曹东生承包了517亩集体山地,建设核桃产业基地,满堂川镇党委政府适时引导周边21个村同时发展核桃产业,形成了16800亩核桃产业区。由于当地农村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将无人管护的核桃交由核桃产业协会代管,逐渐形成了“产权归个人、管理靠集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葛蕃报道第十二届榆林煤博会召开期间,榆林—台湾企业合作交流专场推介会在榆林召开,旨在为促进榆林—台湾两地的经贸合作交流搭建平台,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互信,畅叙友谊,寻求合作,共谋...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