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樊成柱文/摄
9月8日—12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城市展示馆开展,吸引了大批市民参观,一个个非遗传承人现场秀的绝活儿,令人叫绝。
步入黄山城市展示馆大厅,一位老者面前围了大批观众,原来是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撕纸书法艺术创始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劲华。
走近一看,蒋劲华现场展陈的几幅诗词作品令人称赞。蒋劲华一边与观众聊天,一边撕纸,偶尔低头看下手中正在形成的作品,就如书法的草书一样,20个字一气合成,令人叫绝。
承剪纸一脉以手当剪、融书法一炉以撕代写、开撕纸一派与时俱进,蒋劲华现已经做到“字在心中,意于手先,心手合一,信手拈来”,“撕纸成书”这种独特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蒋劲华在继承中国书法艺术和撕纸艺术传统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更是蒋劲华“30年磨一剑”所成就的全国首创。“手无笔徒手扯,心有意随心撕”,单个字可大到数百乃至上千平方米,气势恢弘、粗犷豪放,亦可小到不到一平方厘米,细微有法、精巧雅致,无论是撕的“印章”还是“书法”作品,经装裱后都与篆刻和毛笔书法作品异曲同工,既拓展了纸的艺术创作空间,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创作内涵,集书法艺术、撕纸艺术和行为艺术于一体,开拓了撕纸艺术的新领域。
迈步二楼,两位手工艺人的现场创作也吸引了大批市民。一个是陕北黄土民俗泥塑传承人王文瑜的泥塑作品,另一个是来自淮北的赵派面塑捏面人——赵刚强。
《长大我也去参军》、《温饱不忘劳动人》等一件件泥塑作品吸引着大人小孩。定睛一看,每一个人物作品形象逼真。王文瑜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如今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儿,加上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陕北农村风貌了解甚少,使得陕北民俗泥塑传承岌岌可危。我要用今生所学到的东西把原来陕北的生产生活情景一场场重现出来,留住乡愁,让世人让后人在阅读历史时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图片,而是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否则,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也许人们就再也看不到这些独具特色的陕北民俗泥塑了。”来自陕西绥德民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年过半百的农民艺人王文瑜,用他大半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风趣生动地与来宾讲解了陕北泥塑的渊源、创作方法,用自己不凡的技艺,展示一个土生土长陕北人的乡愁。
另一边,赵派面塑捏面人——赵刚强的作品前也是聚拢了大批的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尤其受小朋友的喜欢。据了解,面塑手艺流传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汉、唐以来,一直以民间艺术的形式流传,是一种制作巧妙,艺术性很高的民间艺术品,它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材料,添加蜂蜜等成分,最后加上色彩,经过防腐防霉的处理制成各色面团,在手中捏、揉、掀,用工具点、切、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现场,一名中年女士要求为其塑面,只见赵刚强在一个面团上开始创作,短短几十分钟下来,这位女士的面部形象已经呈现在赵刚强的手中。
据了解,本次大展邀请了25个省、市(区)50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和省内15个市县50个最具代表性的省级以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共计100个参加展演展示展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黄山市民以及八方游客带来一场视觉和精神盛宴。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9月11日电(记者刘彤高音子)记者11日从陕西省榆林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根据绥德“8·31”孕妇坠楼事件调查处置领导小组的调查,榆林市卫计局于10日晚决定:对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主要负责人和...
绥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绥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