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某村农家书屋内杂乱不堪。
记者郝彦丰文/图
2012年7月, 陕西实现全省27364个行政村“村村有书屋"的目标,提前3年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然而,这项旨在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惠民工程,正在“悄然变味儿"。记者在榆林、西安、渭南等市调查发现,多地农家书屋“重建轻管"。农家书屋建成后基本处于无人管、 无人用的状态。
只建不管
门难进, 这是记者走访众多农家书屋遇到最多的情况。
6月18日,记者在户县草堂镇采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时,一连跑了几个村庄,看到的都是大门紧闭。因拿钥匙的村干部有事或不在家,没法开门。在黄堆村离村委会三四百米处的一家院子里,正围坐着几个人在打牌。当记者问起农家书屋时,有不少人一脸茫然,面面相觑道:“什么是农家书屋?没听说过啊,有什么用?"其中,一个村民似乎略知一二,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钥匙在村干部手中,并表示自己没看过书,也没借过书。经记者与草堂镇政府农家书屋工程负责干部卓君核实,该镇所有村庄农家书屋的图书于2011年10月即已配送到位。也就是说,该村农家书屋建成近三年了,有村民还不知道村里有书可看可借。
据了解, 农家书屋往往设在村委会办公场所。 有的是单独腾出一房,有的是与其它“职能机构"共处一室。因村干部平时很少来此办公,“铁将军"便常年把门。在吴堡县的一个村庄,村主任带领记者查看农家书屋时,竟十多分钟打不开门锁,因为锁子早已生锈,最后只好作罢。这位村主任尴尬地解释说,“我们只有上级领导检查和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才来村委会。平时村里有什么事儿,就在村干部家里商议。一年也开不了几次会, 没必要为开一次会专门来收拾一趟。"
按照《陕西省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第4条规定:农家书屋管理员要“严格遵守书屋开放时间,每周开放5天,每天不少于6小时,保持书屋整洁"。
然而,在记者所采访的榆林、西安、 渭南等市的一些农家书屋管理员中,据了解,没有一位真正能尽到“每周开放5天, 每天不少于6小时"的职责。有不少村民反映,拿书屋钥匙的村干部平时基本上不会主动开放书屋, 只有在村民向其打电话要求借书时才可能前来开门,有时候村干部还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职责"。
对此, 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也叫苦不迭。“今天这个人来借书,明天那个人来还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人的时间,而对于我来说,就把一整天的时光耗在了书屋上,我哪还有其他时间种田、养家?何况现在还是个义务劳动者, 就是将来象征性地补助上个三五百元, 也确实划不来。"
户县图书馆馆长高力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首要的原因应与一些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责任心不够强有很大的关系。 高力说自己也经常去农村走动,对农家书屋的现状也比较熟悉。目前,全省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基本上都是由村干部兼职,而这些人又几乎全是“义工",没有相应的工资或补贴。长久下去,难免就会积极性不高,或者说责任心不强,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一些农家书屋不能按时开放。此外,硬性考核和激励措施的缺失,做好做坏差不多, 导致管理失范乃至“只建不管"。
省政协委员李震认为, 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县、乡两级政府必须设一笔专项管理运营经费,首先要解决的是书屋管理人员的岗位补贴问题,让每个书屋都有一名管理人员; 而由于书屋交付后由农民自主管理, 如何能持续获得有效指导,相关制度、职责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书没人看
在绥德县,记者联系某村村干部打开农家书屋大门,里边情景是,桌椅凌乱、灰尘密布、地面垃圾随处可见,《农家书屋图书外借管理制度》等牌匾垫在杂物下。屋内的一面墙壁旁,摆放着5个铁质大书柜,每个书柜上都贴有“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专用"的红色字样。
据这位村干部介绍, 书屋建成于2011年10月份, 有1500册图书,“这些书看着新, 是因为没人看过,书屋就是摆设,就像农村人家里的电视、沙发一样。"当记者要求查看书屋的图书借阅登记册时, 这位村干部翻了老半天也没找到。他说,农家书屋原来是别人管, 自己是今年被选上村干部才接手的。
事实上, 记者在近半个月的采访期间,也看到过不少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登记册,只是上面登记的名字很少。有些书屋建成三四年了,借书者竟然只有七八位。在渭南的一个村庄,倒是登记不少,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几本。可细细一看,差不多都是一个人的笔迹。一问才知,该村离县城只有十里路,上面检查往往喜欢来该村,为了应对检查,只有让图书管理员代笔,以保证借阅率。
农家书屋的图书,版本老、更新慢、不适用, 是导致农民不愿意前来看书借书的原因之一。 在为农家书屋选择配送书目时,陕西省有关方面尽管做了不少调研工作,在制度上坚持省农办初审、基层会审、专家评审、局长办公会核审的“四审" 制度, 制定了多套出版物采购目录,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样做依然无法满足农民多样性的阅读需求。
户县草堂镇草庙村村民唐正发,是村里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以前没事时经常喜欢去村里的农家书屋转转看看,想从中汲取一些“知识营养"“先进技术"。但距今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 他也没去农家书屋踏过一步。问及原因, 他说: “我们这里是‘户太八号’ 葡萄主产区, 村里家家户户栽植葡萄,也急需这方面的技术指导性强的书, 但村里的农家书屋自2011年10月运来2000本图书后,至今都没有更新过一本。许多书上介绍的虫病防治方法甚至是十多年前的,版本太老了。"
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办盈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小利对记者说:“政府给我们送来书当然是好事, 但是像这些养殖种植方面的书,作用就不大,放到我们这里没人看,是浪费,因为我们村早就没有地了。上面应该针对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多送些介绍创业方面的书,我们现在提倡人人创业,户户创业。"
高力对此深感痛惜: “书有屋放, 屋没人管, 也没人去看,文化惠农政策处境尴尬。 村里农家书屋成百上千的图书被锁着受潮发霉长虫,实在太浪费也太可惜了!"
在图书购置上,高力建议,应该以县为单位, 由地方政府组织采购,因为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农民的阅读需求也不同。 他还举例说,户县的农家书屋如果能根据各自的实际配上不同的书,一段时间后, 与县图书馆的书籍周转流动, 实现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的书也会得到不断更新。“政府花钱,就要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让农民看上有用的书最关键。"高力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陕西省农家书屋工程共投入资金5.47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3782亿元,省财政配套1.0946亿元。这项庞大的惠民工程,究竟惠及谁了?
新闻推荐
绥德县政协探索创新调研工作本报讯(耿苗)近期以来,绥德县政协为更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高建言献策水平,积极探索创新调研工作,以镜头“书写"调研报告,切实增强了政协建言献策的实效...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