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养殖企业。
?神木市发展的现代养殖企业。
?神木栏杆堡镇的西瓜产业。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韩艳艳 文/图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稳步推进产业支撑战略,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神木市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68户2398人稳定脱贫。
主体带动强活力
近年来,神木市不断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特别是探索出“新型主体带动+自主发展”模式,奏响了脱贫路上的幸福歌。
在产业扶贫方面,神木市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示范园区、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折股量化、吸纳就业、订单购销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2至15户、16至30户和30户以上的经营主体,政府部门按照每户4000元、4500元和5000元标准予以奖补。目前,神木市培育带动主体29户,带动贫困户425户。
此外,神木市在畜牧引种、购置农机具、建设圈舍等方面也进行补贴。
62岁赵海云是尔林兔镇巴吓采当村民。过去,赵海云一家住在土坯结构的老房子里,仅靠种玉米为生。2014年,他家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鼓励赵海云发展养殖业,连续两年为其引种白绒山羊20只。2017年11月25日,赵海云高兴地在脱贫告知书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如今,赵海云家的羊子存栏达到70余只。他高兴地说:“去年,我家仅羊肉、羊绒及玉米的收入就2万余元,我能脱贫全靠党的好政策。”
与赵海云类似,近日,前尔林兔村贫困户刘虎威领到了10只杜波绵羊,去年他就领回了10只种羊。今年,尔林兔镇为59户贫困户引种西蒙特牛21头、陕北白绒山羊350只、绵羊30只。
“找准好路子,胜过给票子,现在我也成为真正的养殖户。”刘虎威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神木市为550户贫困户引种白绒山羊2174只、肉用绵羊882只、种牛206头、种猪60头、蛋鸡788羽,财政补贴资金599.96万元,贫困户自筹149.99万元。
产权改革增效益
白兰田是2016年脱贫户。今年初,他得知张家坬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种植基地实行分散承包、集中管理模式,便抓住机会承包了100亩地种植西瓜。
“今年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在栏杆堡镇张家坬村西瓜种植基地,村民白兰田一边忙着给西瓜地浇水,一边喜滋滋地说。
张家坬村“第一书记”叶胜军介绍,2017年,张家坬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整理土地3000余亩。到2018年,村集体合作社已完成果园种植570亩,园内套种西瓜300亩,此外还种植有机苜蓿、山药、有机黑豆等农作物。去年,合作社营业收入达到212万余元。
今年张家坬村探索出一条分散种植、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即把土地分成多个部分,向村里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承包出去,由承包者种植、管护农作物,合作社负责集中销售。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9月28日,合作社为全村1593人分红70余万元。
与张家坬村类似,今年5月24日,神木市高家堡镇兴庄村山里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进行分红。全村股民253人累计分红139340元,其中有贫困户8户12人。
村民能享受到这些福利,全依赖于神木市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神木市大山深处的不少贫困户正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民转变为合作社股东和新型农民。他们一边入股享分红,一边打工挣工资。
无业不兴,无业不富。神木市通过提升农户自我“造血”功能,使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摘帽”,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是神木市干部群众的下一个目标。G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志伟)9月4日,国网神木市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辖区内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知识宣传和防外力破坏巡视排查。入秋...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