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貌
上世纪的神木老城
10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线
滨河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
百姓乐享休闲生活
石峁遗址
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项目
气势如虹的窟野河特大桥
曾经的煤炭开采
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郝彦丰
日前,由独立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8》显示,神木市位居“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榜首。事实上,在近年来的各类县(市)域经济或综合实力排行榜中,神木市总是不会缺席,且常常夺冠。
改革开放40年来,神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巨大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据统计,该市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876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2500696万元,增长了2852.31倍,年均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155万元增长至714512万元,增长了4596.89倍,年均增长24.1%。
撤县设市是神木美丽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神木成为国家解冻县改市审批后全国首批获批的县级市。2017年7月23日,神木举行撤县设市大会暨揭牌仪式,正式告别“县”的历史,进入“市”的时代。一字之变,万象更新。一年来,该市抢抓新机遇,践行新理念,五项经济指标今年上半年同比皆为增长。
有人曾说:“作为一个神木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的确,多年来,神木坚持把财政支出的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问题,各项民生工作走在榆林市乃至全省前列。例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零收费和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行“新型全民医保”,住院患者报销比例常年保持在80%以上等。
走进城区,郁郁葱葱的绿植环绕着现代化高楼,各大文化广场、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齐全,逛街遛弯都令人惬意舒畅。农村的人居环境也不逊色,得到了极大改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应有尽有,呈现出新的时代画卷。目前,神木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县(市)、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市)、陕西省文明城市、陕西省教育强县(市)、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陕西历史文化名城等。
说起神木,不得不提煤炭以及矿区生态治理。近十年以来,该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积极修复矿区生态,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用地模式实现跨区域土地占补平衡,而且治理成效明显,成为神府-东胜煤田生态治理项目出经验、出样板的典范,目前正申报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国家示范点。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神木,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交出了不愧于伟大时代的完美“答卷”;撤县设市之后的神木,又凭意气风发的豪情和奋勇拼搏的干劲正抒写着新征程上的重彩华章。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杨平王增平罗喜林报道由神木市店塔镇贫困村梁家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50万元和丰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