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威(左二)和李长占(左三)介绍大棚香菇生产经营情况。
通讯员 薛怡 杨秋生 第五鑫 本报记者 王缠卫 /图
本报4月11日一版刊发通讯《住进百姓心里的干部》报道了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张雷威16年来,奔波在榆林6区县,不辞辛劳地带领贫困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社会各界反应强烈。4月19日至20日,记者再访张雷威。
一孔窑洞里面,摆放着桌子、单人床、取暖炉子。张雷威站在桌边,挽起袖子,开始一遍一遍的擦着尘土。
“嗯,这是我16年前扶贫驻村时用过的桌子,还有这张单人床。”4月19日,张雷威在他住过的窑洞里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这里是榆林市神木县西沟乡芹菜沟村。“过去我们住在这儿的时候,一盘咸菜,两瓶麟州坊,酒一下肚,村干部话匣子打开了,从村子的现状到转变村民思路,换观念,靠土地靠双手勤劳致富,脱贫的话题一直聊到天亮。”站在翻新的窑洞里,张雷威深情回忆驻村扶贫的日子,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我是以国家的名义来扶贫,我是以共产党员的名义来扶贫,我是以‘国电’的名义来扶贫,我就是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发起适度养殖 让村民尝到甜头
“咚咚咚”,张雷威重重地敲了三下门,推开门走进了院子,正在给羊喂草的冯有飞见到是张雷威来了,放下手中的活,转过身微笑着招呼他。
张雷威也不见外,抱起玉米秆径直走进了羊圈。61岁的冯有飞是米脂县沙家店镇史家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史家坬村全村有110户,实际留村32户,均是贫困户,而且都是60岁以上的劳动力,留在村里的村民收入基本依靠传统农业。
“今年羊价要好一些,每只能卖个1000元左右,卖10只,就能收入1万多元。”冯有飞说,他自2014年养殖20只羊,到目前已发展到43只。
这一切来源于适度养殖,2014年6月,张雷威驻进史家坬村。推出“适度养殖,一户一法,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方式。即,50~60岁的劳动力,村民自购20只母羊,由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发放一只优质陕北白绒种羊,提供圈舍补助资金5000元,要求种羊三年一轮换,不得私自出卖种羊,而且必须连续饲养三年。60岁到70岁的贫困人群,采用贫困户自购一头秦川母牛,张雷威帮扶一头母牛,一年产两牛犊,每只可卖3000到7000元不等。这样可达到年初实施,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精准脱贫目标。
推行适度养殖两年来,史家坬村养羊存栏已近400只,养牛50多头。适度养殖成本投入少,抵御市场冲击能力强,不追求规模发展,仅仅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地里生产的苜蓿、玉米秸秆,适当补充一些饲料玉米,7户养羊重点示范户已基本脱贫。
作为“适度养殖,一户一法,一户一策”的发起人,张雷威看到当初的养羊示范户已基本脱贫很是欣慰。
依托能人带动 走集体致富之路
4月19日,米脂县印斗镇七里庙村热闹非凡。此刻,村里的能人李长占正忙着给县、镇干部和村民讲解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七里庙村全村660人,人均耕地3.5亩。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72人。2014年,干过木工,搞过种植的能人李长占,依然在寻找致富的出路。这一年,扶贫奔小康步伐开始加速,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派驻米脂县的干部在为群众早日脱贫干得热火朝天。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一天,李长占送走来家里摸情况的张雷威,又到西瓜地里忙活去了。这次真和李长占有关系,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张雷威一直在思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缺钱是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合适的项目,缺乏致富的意志。
李长占爱折腾,脑子活,有责任,在村里威信高。很快一套脱贫方案制定出来了——依托能人带领,走集体致富路。
在具体的操作中,钱不够,帮扶单位补贴,还不够,政府补贴。“只要不懒,致富路就在脚下。”张雷威说,2015年,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投资17万元,米脂县扶贫办投资10万元,共同帮扶10户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再投入七里庙村帮扶资金7万元,用于10户困难群众建设圈舍,发展养羊产业。
李长占、李永斌兄弟俩拿出了所有积蓄,各领5户贫困户在张雷威的指导下建起了两个香菇种植大棚。记者见到李长占时,他正在大棚里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大棚占地0.6亩,可培育2万株香菇菌,生产周期3个月,每年两期。每年产生效益15万元,当技术熟悉稳定后,可达到年收益20余万元。”
印斗镇党委书记朱海涛在谈及香菇种植试点成果时说:“这在我们地区市场销售是空白,张雷威的项目选得好,选得准。”他说,到2017年,七里庙村预计脱贫53人,其中,项目产业脱贫47人,教育脱贫6人,到2017年底,所有贫困户将全部完成脱贫。
创新发展模式 脱贫走上快车道
春夏之交,黄土大原绿意盎然,野花缤纷。庄稼人进入了一年一度的繁忙季节。“张扶贫、张县长来咧!”在吴堡县辛家沟镇深砭焉村,村口种植有机苹果树的村民看见张雷威一下子跑了过来。
2006年至2011年,张雷威代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担任吴堡县挂职副县长,2008年包扶深砭焉村,从最初40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张雷威提出***“短+长”的思路,适度养殖就是所谓的短,通过养羊养牛有了大量的有机肥,可以和发展山地有机苹果结合起来,就是长线发展。如今贫困户家家都种上了有机苹果,村民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养了140只养的霍爱则,一句顺口流逗的大家忘记了疲惫。“我能发展到现在,多亏了张县长在2008年给的纯种白绒山羊,这几年村里的山地被规划为有机苹果示范园,投资的老板看上的就是村里不缺农家有机肥,今年一方羊粪卖140元,就这一项增加收入4000元。还准备卖上70只羊,这就是通过养羊短平快的致富方式。”
市场价好,多发展羊,市场价跌,控制羊存栏数量,但有机肥种山地苹果,开发新的脱贫致富方法,达到相互促进脱贫致富的长效发展机制。
下一步,张雷威计划去贵州省六盘水市学习互助合作社模式,在农户+合作社+肉牛养殖场的问题上探讨产业扶贫资金到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弥补农村发展“短板”,突破原有发展模式,让老百姓尽快脱贫。
……
岁月是无形的过滤器,留住的是难以忘怀的。
共产党员,“国网”干部张雷威16年的扶贫经历何止万千。有些事,事过境迁,忘了。而有些事却使人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张雷威忘不了,忘不了党的扶贫宗旨和自己的扶贫职责。他扶贫致富了的父老乡亲忘不了,忘不了他为百姓做的件件实在事;他脚下的黄土大原忘不了,忘不了扶贫干部张雷威所在吴堡、米脂、神木等六县区扶贫的足迹。
忘不了,忘不了,永永远远忘不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利军报道)7月1日,榆林市委宣传部联合榆林市不动产登记局召开“诚信榆林”建设第七次集中采访座谈会。笔者在会上了解到,榆林市不动产登记局自去年成立以来,配合法院,共查询不动产数量为9082套...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