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与天津日报本着友好协商,相互合作,共同实施原则,特签订“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遗鸥,被定为全球濒危鸟类,我国也将其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目前全球遗鸥数量约为12000只,其中绝大部分均分布于我国境内。位于内陆腹地的陕西省神木县红碱淖为遗鸥繁殖地,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海岸线为越冬地,今年迎来了总数达11621只的遗鸥。
这对陕西天津都是得天独厚的。目前,鉴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遗鸥的繁殖和越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困局,如繁殖地水位下降、越冬地潮间带退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认知遗鸥的生态习性,更好地向公众传播遗鸥保护的知识和理念,更进一步推动遗鸥这个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育,特建议,遗鸥繁殖地的陕西日报和越冬地的天津日报两家省级党报,联合发起“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
行动拟组织陕津两地的有关方面,主流媒体和热心护鸟志愿者,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和鸟类科学家的指导下,对遗鸥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进行科学考察,用生态摄影的方式记录遗鸥的生活场景,用新闻报道的手段全面还原遗鸥繁殖地和越冬地的变迁、现状与保护。通过媒体报道、图片展、宣讲会等方式呼吁全社会关注遗鸥生存现状,助力推动遗鸥的自然保育进程。
具体详见“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方案”。
大部分遗鸥繁殖、越冬在陕西、天津两地,关注遗鸥行动必将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为此,陕西日报和天津日报商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推进“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的落实,并延伸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进一步促进爱鸟护鸟的深入人心,为推动两地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每年从4月份开始,就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来红碱淖拍摄遗鸥。翩翩起舞的遗鸥在湖边觅食。遗鸥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朝霞的映衬下,遗鸥在湖面上的身影更具美感。红碱...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