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神木新闻 > 正文

陕西日报天津日报联合发起—— “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在神木县红碱淖启动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6-20 18:5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记者 王永锋 鲁明智 艾永华)6月19日,由陕西日报和天津日报联合发起的“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在神木县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启动。来自两地的新闻工作者、护鸟志愿者和鸟类专家参加启动仪式。

遗鸥是全球濒危鸟类,目前全球遗鸥数量约1.2万只,绝大部分分布于我国境内,我国将其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位于内陆腹地的神木县红碱淖是遗鸥繁殖地,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海岸线为越冬地。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遗鸥面临繁殖地水位下降、越冬地潮间带退化等问题。为此,陕西日报和天津日报联合发起关注遗鸥行动,以更好地学习和认知遗鸥的生态习性,向公众传播遗鸥保护的知识和理念,进一步推动遗鸥这一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育。

启动仪式上,天津日报总编辑王宏和陕西日报副总编辑姜冯俊签署了《“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将组织有关方面,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和鸟类科学家的指导下,对遗鸥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进行科学考察,用生态摄影的方式记录遗鸥生活场景,用新闻报道的手段全面还原遗鸥繁殖地和越冬地的变迁、现状与保护。通过媒体报道、图片展、宣读会等方式呼吁全社会关注遗鸥生存现状,助力推动遗鸥自然保育进程。

当日,由神木县旅游局主办的2015中国·神木红碱淖第二届观鸟节随手拍活动也同时启动。

 遗鸥:

遗鸥于1929年4月在内蒙古西部弱水下游的葱都尔首次被发现,直到1971年才被确定为一个独立的种,因此被认为是人类命名最晚的一种鸥类。由于长久以来被人类所“遗忘”,故命名为遗鸥。在国际上,遗鸥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迁徙物种公约》的鸟种之一。

遗鸥属中型水禽,体长40厘米左右。嘴和脚都是暗红色,前额扁平,夏季头部纯黑。眼睛后缘的上、下方各具一个星月型的白斑,背部、肩部为淡灰色,腰部、尾羽和下体为白色。

素有“大漠明珠”之称的红碱淖,是遗鸥的重要栖息地,每年4月初飞抵,5月初营巢交配,中旬产卵孵化,每窝约成活2—3只,6月上旬雏鸟破壳,亲鸟哺育期20天左右,下旬雏鸟下水学飞,可自行觅食。

每年8月,遗鸥开始出现在渤海湾,到第二年的5月全部迁走。2004年1月的峰值为3363只;2008年8477只,2015年11621只。

遗鸥分为中亚种群、远东种群、戈壁种群和鄂尔多斯种群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其中鄂尔多斯种群近年来变迁明显,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到红碱淖,每年夏季全球大约80%以上的遗鸥在这里繁殖生息。

新闻推荐

神木县上半年生产原煤突破1亿吨

本报讯(记者艾永华通讯员王利勇张霞)今年以来,神木县通过加快基建矿井建设步伐、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等措施,着力加强煤炭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力推动煤炭产能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县...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日报天津日报联合发起—— “陕津两地共同关注遗鸥行动”在神木县红碱淖启动)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