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艾永华 通讯员 罗喜林)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巧经营严管理,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取得了突出成绩,2011年以来,4年共给县财政上缴利润56亿元,平均每年14亿元,上缴财政资金占到当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0%,撑起了县财政收入的近“半壁江山”。
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经营中采取先给企业注入资金帮助企业发展,待项目建成开始赢利后撤出资金,再转入扶持另一个企业的办法,和入股办矿分红等方式收益。
该公司与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授信协议,积极帮助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十多年来,累计帮助338户民营企业融资96亿元。带动煤炭、化工、建材、电力等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多亿元。仅2011年至今的4年就累计帮助民营企业融资60亿元,收回资金45亿元,融资总规模可与县内农业、建设等商业银行相比。该公司本级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利润由2011年的56.50亿元、37.58亿元、15.47亿元增加到2014年10月底的92.03亿元、52.69亿元、11.85亿元。2014年在全国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原煤市场供大于求的困难情况下,公司仍为县财政上缴利润8.5亿元,转增资本金2.26亿元。
在十多年的经营中,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断总结资金运营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的目标定位、业务主攻方向、财务核算设置、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建设等。先后创立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26家,累计投入股本金40亿元。2014年6月20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该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神木债”企业债券,为今后扩大融资规模,加大扶持企业力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公司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开创了信用担保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成为全省首家成功为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融资提供融资担保的企业。在担保中,率先实行在建项目抵押担保融资业务,开创了全市风险投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先河。神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一系列大胆的创新,符合神木发展实际的做法,被媒体称为“神木模式”。该运营公司已经成为推动神木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盘活资金的“蓄水池”,培植财源的“孵化器”,市场经济的“示范田”和资本有效运作的“先行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姚志伟王永锋杜朋举红碱淖位于陕蒙交界的神木县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草原交错处,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和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从2006年至今,红碱淖水位以每年30—60厘米的速度下...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