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永林报道9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副司长程晓敏参观并听取了神木县西沟办事处综治工作的情况汇报后,感慨地说:“综治工作就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西沟办事处建立推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项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预防机制。该办事处首先从组织入手,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领导小组。其次,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与各村、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在具体工作中,开辟校园广播专题讲座9次,出台宣传车26次,办宣传窗、宣传墙30期,悬挂横幅标语100余条,发放百事通3000册、平安建设彩画5000份,形成人人想平安、个个保平安、层层创平安的浓厚氛围。坚持信息预防,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把握信息,排除隐患,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进行“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办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建立调处档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梳理分类,载入档案。去年以来,村企警务室、包村包企干部与派出所一起组织排查活动20次,查获无证人员120多人,摸排各类矛盾纠纷近200起。加强治安巡逻,落实了民警和中心户责任,形成了警民共同防范网络,共抓获违法犯罪疑犯60人,破获各类案件58起。
调处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制度,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派到23个行政村,做到“谁包村,谁负责。”建立健全了办、村、自然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组织机构,23个村都建立了调委会,自然村建立了调解小组。组建了以综治、司法、信访为主的领导小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积极发挥企业的商会作用,让商会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降低了调处难度。去年以来该办发生矛盾纠纷180起,调处174起,调解率为96%,及时调处了榆神高速公路占用村民水田和煤矿资源整合等矛盾纠纷。
督查机制。办事处成立了矛盾纠纷督查小组,不定期深入农村、企业开展督查工作,定期听取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对于落实到具体部门调处工作,实行跟踪督查,先后5次督查了企、事业单位,整治了2家煤矿企业,落实了安全措施。
回访机制。西沟办事处厂矿企业多,企业与群众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对调处后的重大矛盾纠纷该办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回访看企业的承诺是否兑现,群众群众利益是否得到保障,让群众打心眼里知道党和政府就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有困难有矛盾找政府管用。千方百计防止纠纷反复,酿成新的事端,对群众造成伤害。同时,积极协调企业为群众修路架桥办实事做好事,密切村企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报告机制。该办重视信息报送工作,在各村企确定1至3名信访信息员,聘请信访联络员,发现信访苗头及时上报,把矛盾问题解决到初始阶段,不因矛盾纠纷使群众情感受到伤害、利益受到损失,坚持每月向办事处综治委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做到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曹雨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强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在看到榆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认识到榆...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