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神木新闻 > 正文

保护碧水蓝天 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榆林日报 2010-06-05 13:22   https://www.yybnet.net/

“十一五”以来,榆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人与自然更和谐了,这是榆林市民的共识。

不要污染的GDP!这不仅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生态名市的目标,也是榆林人民对于蓝天碧水的深情拥抱。

通过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作,开工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部关闭小兰炭企业,整合新建60万吨以上大型兰炭企业等工作,榆林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核查结果显示,2009年,榆林市共削减二氧化硫10718.5吨、化学需氧量2416吨,扣除增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2.2%和4.38%,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1.5%和3%的年度减排任务,较2005年同比下降3.1%和5.76%;榆林市城区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36天,同比净增24天,增幅居全省第一。由2008年全省10个地级城市排名第六跃居至第四。全市各监测断面无Ⅴ类水质,无定河、窟野河、榆溪河3条主要河流污染综合指数较2008年明显下降,其中,无定河米脂断面水质在国家抽样监测中由上年的Ⅳ类改善为Ⅱ类,成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榆林环境质量最好的一年。通过开展“榆鹰行动”,年产60万吨以下的小兰炭企业一举彻底关闭,获省上重奖500万元,并得到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

领导重视 精心指导

“十一五”以来,中、省、市各级领导十分关注榆林的环保工作,经常深入实地精心指导和认真解决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2009年5月,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榆林市检查工作时指出:“榆林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在2010年全省环保大会上,四次点名表扬了榆林,指出:“榆林空气质量改善更上一层楼,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与2008年相比,9个城市优良天数都有增加,其中榆林市城区增加幅度最大,为24天;府谷开始从‘黑三角\’到‘金三角\’向‘绿三角\’转变,成为全国资源富集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典型”;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在2009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重金属行业污染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唯一点名表扬了榆林,指出:“榆林正在开展的榆鹰专项执法行动,声势大、效果好,搞得非常不错”;2009年 12月26日,在榆林市委、市政府工作座谈会上,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指出:“探索环保新路,转变发展方式,榆林按这条路子走下去了,府谷是最好的例子。”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新一届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把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政绩标准由原来的“抓资源开发、促环保发展”变为“扛环保大旗,建能源新都”。各级领导干部已形成了“保护和营造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等的共识。从2006年开始,榆林市就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机制,将单位GDP能耗、污染减排、辖区环境质量、环保重点工程、环保执法等作为考核县区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指标。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在2010年市委二届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并多次深入县区检查“两厂”建设、能源化工项目环保建设工作;市长胡志强在2010年榆林市环保工作会上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并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环保工作。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环保领导小组副组长井剑萍先后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或环保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两厂建设、小兰炭关闭、污染减排、专项执法检查等环保重点工作,先后多次深入县区、工矿企业检查指导环保工作。市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也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检查指导环保工作。“十一五”期间,榆林市各县区对本地环保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府谷县通过大治理、大调整,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国资源型地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典范。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荣获2009年度“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榆林市环保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十一五”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加强全民的环境宣传教育,形成了“五抓五落实”的工作思路。即:抓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中小学生、全民、环保工作者自身的环境宣传教育,把环保理念落实到综合决策、生产环节、教学过程、社会生活、环保工作的实践中,并在全社会叫响这样一个理念,即:不重视环保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环保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环保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环保的公民是不文明的公民。2006年以来,全市依托媒体共发表环保方面的文章1200多篇,播出电视专题报道160多次,曾组织驻榆11家媒体的记者开展“迎奥运塞上环保风采行活动”和“迎国庆榆鹰行动塞上环保风采行活动”,开展以环保为内容的领导干部环保知识考试、文艺演出、演讲、书画展览、有奖征文、摄影大赛、环保志愿者宣誓、改革开放30年环保成果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积极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被中、省、市、县区命名的绿色文明单位国家级4家、省级31家、市级126家、县区级140多家。2007年6月,榆林市环保局被国家环保部、教育部表彰命名为“全国绿色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同年,又被陕西省环保厅、教育厅评为“陕西省大、中、小学生走进社区环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6年以来,榆林市环保局先后2次被陕西省环保厅评为“全省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先后4次被榆林市“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组委会评为全市“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先进集体,使全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城市“创模” 成效明显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榆林市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推进城市使用清洁能源、集中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城市绿化、河道整治、城区禁烧烟煤、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程。加强对榆林城区、神木县城、神木锦界工业园区3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目前,又建成了府谷、靖边、米脂3座污水处理厂,定边、横山、绥德、子洲、吴堡、佳县、清涧7县城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

实施蓝天工程。2007年榆林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榆林城区禁烧烟煤的通告》,2008年榆林城区禁烧烟煤的范围由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74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榆林城区600多台锅炉中有400多台用上了天然气燃料,42台锅炉用上了除尘装置,1000多家餐饮业全部改用天然气,100多家豆腐坊改用清洁燃料,仅此一项榆林城区每年省用烟煤27.24万吨,建成了榆林市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开展尾气检测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气化集中供热,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彻底好转。

实施“碧水工程”。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完成了榆林红石峡、神木瑶镇、横山王圪堵3个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工作,开展了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加大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实施榆溪河、无定河、芦河污染综合整治,还开展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提高运行效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无定河、榆溪河、窟野河3条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较2008年明显降低,榆溪河三岔湾、刘官寨、窟野河草垛山3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下降10%以上,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6%以上,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宁静工程”。重新划定了榆林城区噪声功能区,开展噪声集中整治,严查噪声扰民事件,为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年均值分别54.1dB和67dB,全部优于“创模”考核指标。

实施“洁净工程”。建成投运了榆林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综合处置率达到90%以上;建成横山、神木、米脂、府谷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了靖边、定边等9座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2009年9月,在榆林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验收中,涉及环保方面的10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得到省上专家组充分肯定。在省环保厅组织的“创模”技术调研中,“创模”27项考核指标有20项基本达标,7项有了突破性进展。据统计部门调查,市民对榆林城区环保满意度由2008年的77.7%上升到2009年的86.2%,提升了8.5个百分点。

为配合“双创”工作,榆林市对各县区城郊周围的工厂进行了搬迁,其中府谷县已将周围所有的铁合金、电石、水泥等企业全部搬进工业园区。

开发建设 环保先行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环保优先战略,坚持推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提升环境竞争力并举。

认真执行环评制度,严把环境准入关。仅2009年,榆林市共受理环评项目420个,其中市级 92个。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防火墙”,对总投资10.2亿元的15个项目环评文件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积极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在水利、交通、化工、电力、矿产资源等行业开展环境工程监理项目28个。

积极推行规划环评,源头控制污染。“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指导性规划,在制定产业政策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部门专项规划、年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全市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截至2009年,我们陆续完成了神府经济开发区等“两区六园”的19个规划环评,完成了榆横矿区南区、榆神矿区二期、府谷庙哈孤矿区、神木县石尧店工业集中区、绥德县物流园区、府谷新民矿区 6个项目规划环评编制审批工作。

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经济发展。“十一五”以来,我们把环境准则作为经济活动的准入条件,特别是2009年,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五促三保”总体要求,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投资方向、满足环保准入条件、无污染、轻污染的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生态环境建设、饮用水源等民生工程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简化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全市共审批相关项目环评26个,涉及投资18亿元。做到把关不设卡,服务不添乱,不断提升环保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开展整顿 规范秩序

“十一五”以来,榆林市政府痛下决心,努力解决全市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关小上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是整顿和规范石油天然气开发秩序。连续五年开展了石油天然气开发“专项行动”,对全市10个采油单位的7160个井场、12000多口油井进行了排查,督促油气开发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关闭了170多口低产油井,建成26个集输站、34个联合站、52个回注站,6873口油井进入管网集输,管输率达到74.7%。每年回注含油废水628.65万吨,污水回注率达到85.6%,建成高标准“清洁文明井场”6092个,90%以上的井场实现了清洁生产。

二是整顿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从2007年开始,对煤炭企业进行整合提升,停产整改了“三证”不全的100多个矿井,责令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的15家煤矿重新补办了环保审批手续,限期整改了“三同时”不到位的80多家煤矿。大型矿井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中小煤矿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井下废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回用率提高到5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是清理整顿“两高一资”企业。近年来,榆林市在工业发展上,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改变过去低、粗、小、全的生产模式,结合污染减排对60万吨以下的兰炭企业和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关停取缔,搬迁合并,重组整改,优化产业结构,取缔了61家死灰复燃的小铁厂、泡花碱等企业,关闭了府谷振华铁厂等55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对生产规模达不到年产60万吨的272户兰炭企业实施关闭,先后关闭炭化炉595台、淘汰产能2093万吨。拆除了18家治理无望、扰民严重的榆林闽光轧钢厂等18家企业的生产设施,搬迁了榆林造纸厂、府谷铁厂、神木县水泥厂等28家位于城市规划区的重污染企业,停产治理140多家火电、电石、铁合金等超标排污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府谷县70%的工业企业由于高耗能、高污染、规模小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原因而成为关闭的对象。府谷县采取“五停”强制措施,即停电、停水、停贷、停运、停原材料供应;三个月内,工商、煤炭、安监、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吊销有关证照,纪检监察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党纪政纪处理制度,公检法等部门出台了相关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

整顿兰炭产业,通过“关小上大”的措施,腾出环境容量建设了资源循环、废物再利用的50多家大型兰炭企业,并延长产业链,走煤焦(兰炭)、电、电石、铁合金、金属镁一体化发展道路。

攻坚克难 推进减排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污染减排目标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约束规范污染减排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减排。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做好兰炭产业调整整合工作的通知》、《关于“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关小上大”、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年产60万吨以下小兰炭企业关闭任务;关停了神东公司自备电厂2×1.2万千瓦和神华阳光2×2.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同时,加强对已关闭落后产能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次,严防污染反弹,推进结构减排。

实施火电企业脱硫,推进工程减排。我们对老电厂分批下达限期治理,采取循环硫化床喷钙或固硫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全市累计新建脱硫装置58套,新增脱硫装机容量530万千瓦,占全市火电企业总装机容量的86%,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1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并加强了国华锦能、府谷清水川电厂、定边、靖边采油区全部建成了含油废水回注站,全市26户化工、电力等重点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规模7.2万吨/日,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强化三大体系建设,落实管理减排。首先,实施污染监控体系。先后建成了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榆林城区建成了4个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同时,全市26家重点企业建成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装置58套。其次,实施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发现问题,坚决予以重处重罚,巩固减排成果。再次,建立减排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将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县区政府年度考核的重点,实行“一票否决”。 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建立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完善季度报告、减排核查、联席会议、减排预警四个机制。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管理,完成了14户循环流化床锅炉限期治理,建成了规范的添料系统和DCS集散式控制系统;加强污水、烟气脱硫在线运行监管,建立减排预警机制,先后对4个县和1个企业进行了预警,全面推进管理减排。

强化执法 铁腕治污

近年来,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执法工作,十分注重党的环保政策、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并注重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2009年5月,榆林当地新闻媒体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是榆林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因偶尔超标排放工业废水,被榆林市环保局处以重罚,罚款金额近百万元,这一处罚在企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这只是榆林环保严格执法的具体案例之一。“心高、眼明、耳灵、嘴快、腿勤、手狠、身硬”是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井剑萍对榆林环保执法人员的一贯要求。

近几年来,榆林市将投资上千万元的山西晨辉焦化厂等50多家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驱逐出境,聘用有资质的公司对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实施“一条龙”监督,严格执行项目“三同时”,严把环保设施运行关,对偷停偷排行为实行重处重罚,最高对企业的偷排行为开出了100万元的罚单。对屡查屡犯者采取断水、断电整改,与榆林市监察局联手互动,既查事又查人。特别是在近年来连续7年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363人次,检查企业12910家次,先后关停了251家重污染企业、200多家小煤矿,取缔小铁厂30家、小兰炭厂273家及91家死灰复燃的泡花碱、耐火材料、小白灰、小水泥等“五小企业”。断电整改79家电石、铁合金企业、挂牌督办100多家环保问题突出的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7家,限期治理了没有环保设施或环保设施不全的653家企业,取缔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污水排放口10个,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水排放口11个,清理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2个,处理责任人30人,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800多家,罚款4000多万元,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2009年开展的全市环境专项整治“榆鹰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2家,结案42家,挂牌督办78家,断电停产5家,限期整改276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被国家环保部等7部委授予“全国2003-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建立园区 循环发展

“十一五”以来,榆林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全市工业园区的环保建设,在项目布局中依照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延长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在行业发展上,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和集约化、深加工、高附加值项目,引导企业走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煤—焦—电、煤—焦—化等深加工的路子。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如: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厂采用先进的空冷技术并加建脱硫装置,既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又使烟气达标排放,并使废物作为机砖厂和水泥厂的原料,“三废”达到全部回收利用。再如,府谷恒源集团利用当地煤炭资源开展深层次循环经济试验探索,将清华、浙大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级人才请进工厂,不断开展资源深度转化、废品再利用的探索,引进国内首创专利技术,新建煤、焦、电、化工综合项目,充分利用洗煤后的煤矸石、煤气和焦末建设发电项目,利用炼焦的煤焦油开发建设粗笨化工项目,利用电厂粉煤灰建设免烧粉煤砖,形成了采煤—洗煤—炼焦—发电—建材—煤气—焦油精深加工的产业链。2008年一年成功转化165万吨原煤,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了对原煤产品增值5.2倍的成功商业运行。神木金联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拉斯克静压免烧技术,该技术将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充分利用,一期工程可年产2.4亿块建筑用砖。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榆林市涌现出以中电国华锦能电厂、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神木金联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恒源冶焦发电公司、天龙镁业公司、金利源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绿色文明示范单位”“榆林市百强企业”。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榆林市环境保护工作,有中、省环保部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一定会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注环保

新闻推荐

强化措施构筑防汛安全“大堤”

本报通讯员常鹏报道进入汛期以来,神木县严阵以待,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大堤”。——做好防汛重点排查工作。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县防洪工程和重点乡镇、村(组)进行了详细排查,掌握了...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保护碧水蓝天 造福一方百姓)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