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浅绛彩山水人物瓷板
瓷板,是我国传统的瓷器品种之一,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唐代,瓷板就已经出现。其时由于烧造技术的限制,瓷板的体积较小,多被用作墓志。
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出现了被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瓷板和瓷砖,而在明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瓷器烧制技术的进步和装饰艺术的发展,瓷板品种和纹饰都更加丰富起来,青花、五彩等瓷板纷纷出现,除被用作建筑装饰材料外,还被用作家具和文房用具上的装饰构件,又被称为“镶嵌瓷”。
清代,瓷板的烧造技术和装饰工艺进一步发展,并在晚清时期与宋元以来的中国传统文人画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彩绘瓷板品种——浅绛彩瓷板,诞生了如程门、金品卿、王廷佐、余焕文等一大批的浅绛彩瓷板名家。
民国时期,文人画风格的瓷板继续推陈出新,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瓷板逐渐为粉彩瓷板所取代,诞生了如“珠山八友”等名家,开创了民国时期粉彩瓷板的艺术高峰。
在今天的玉林地区,各公藏机构内皆收藏有一些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瓷板,其中以容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末名家余焕文制作的浅绛彩山水人物瓷板最具代表性。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件器物。
清光绪浅绛彩
山水人物瓷板
清光绪浅绛彩山水人物瓷板,长37厘米,宽24.5厘米。瓷板木框镶嵌,木框宽边沿,镂雕蝙蝠、寿桃、盘肠等吉祥纹饰。瓷板位于木框中心,画面采用平远法构图,底部绘桅杆、山石、树木、小道、屋舍和一位正欲携琴访友的男子;中部绘山丘、杂树、小桥、人物,其中人物有三,画面中心左侧有二人,正立于平台之上指景谈天,另一侧则有一老妪,正于小桥之上拄杖缓行,远处则绘高山飞瀑,黛染峰峦。瓷板画面近、中、远景间以留白表示水面,山石以皴法绘就,淡抹轻染,疏朗有致,整幅画面意境萧疏娴静、空灵幽远。
瓷板画面上方有墨书铭款,行书“夜泊秦淮近酒家。仿六如之大家笔法,余焕文写于昌水之客邸。”后钤朱文圆印。瓷板诗书款印俱全,犹如一幅完整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卷,明显受到了宋元以来文人画风格的巨大影响,这是晚清浅绛彩瓷板的一大重要特征。
浅绛彩瓷浅绛一词源自中国传统绘画,指的是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基础上敷染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其可能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又称‘吴装’山水”。
而浅绛彩瓷则是清咸丰年间景德镇民窑创烧出来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其施彩浅淡,以赭彩为主要色调,所绘图案或画面呈色与浅绛山水画相类似,因此被称为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作为晚清的一种创新彩绘瓷器,在施彩工艺方面,打破了过去由工匠集体分工合作下的发样照描方式,转向了文人的个体创作,因此所作瓷器更加自由灵活,绘画风格也更具文人气息。
当然,浅绛彩瓷也有其缺点,由于其施彩浅淡,又以低温烧制,故造成彩绘的牢固度较差,极易脱落,民国后逐渐为新粉彩所取代。
瓷板铭款解读
此件瓷板铭款分为两个部分,共25个字。其中第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原文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一句“仿六如之大家笔法”中的“六如”指的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善书画,工诗文,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因其晚年参禅,谓人生如幻、梦、泡、影、露、电,故自号“六如居土”。
“余焕文”,则是瓷作者,名章,字焕文,号香山,晚清浅绛彩绘瓷名家,工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具“四王”画风,雄奇浑厚,法度严谨,花鸟取法任伯年,尤为传神,其中仙鹤、牡丹最具功力。
昌水,则是指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古代又称之为昌水,代指景德镇。
这件清光绪浅绛彩山水人物瓷板,构图严谨,笔法精深,深邃静美,意境幽远,不仅是晚清文人画与瓷板艺术结合的一件典型器物,同时也是瓷板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见证物,对于我们了解晚清瓷板艺术转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讯员 于少波)
新闻推荐
罗森(右一)、罗胜(左一)两兄弟与爷爷奶奶分享入伍的喜悦。本报容县讯在今年的夏秋季征兵工作中,容县容州镇平坡村22岁的罗森和...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