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在博白县永安镇了解杨氏家族文化。
容县六王镇尤华村祠堂。
玉林杨氏的部分族谱。
杨氏图腾
杨,太阳之意,由“木”和“昜”组成。“木”,特指神木,也称扶桑树,据传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昜就是“日升汤谷”的形意,居住于汤谷的氏族,通过观金文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记时,称扶桑纪历,以此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就是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氏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姓氏来源
杨姓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
1. 出自姬姓。公元前1062年己卯,封叔虞次子杼于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是为杨侯,自此,以邑为氏,遂由姬姓改为杨姓。这是最早的一支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 出自赐姓。隋朝的皇帝姓杨,是把很多有功之臣赐姓杨。杨姓是当时的国姓。
3. 出自他姓改杨姓。是从别的氏族中改为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
4. 出自扬姓。扬姓后代改姓时,改成了木字旁的杨。
杨氏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玉林市辖区内杨姓常住户籍人口为161094人。
语言习俗
主要语言:桂东南粤语方言,细分为玉林话、石南话、玉林土白话;客家话;地佬话;福建闽南话。
家风家训
敬祖宗,孝父母;
和兄弟,励品行;
务读书,谨术业;
策怠荒,崇节俭;
戒贪鄙,慎交游。
最早迁入玉林的村庄
容县十里镇杨外村是玉林杨氏最早迁居玉林的村庄,杨维是唐玄宗时人,是杨姓第一个迁居玉林(容州)的人(籍居容州普宁杨冲,(即今之容县十里镇杨外村)先世数代失记,有祖坟在离家十里多路的地方。维娶妻叶氏,育一女名玉环,杨家贫,贪图都督杨康的钱财,把女儿给杨康收养。长史杨玄琰又从杨康手上强夺玉环做自己女儿,后唐明皇纳玉环为贵妃。安史之乱,马嵬坡事发。玉环被赐死,为逃避祸端,家人宗族四散,唯祖宗茔墓至今还在原来地方,也是玉林姓氏中最早人之一。
主要宗支在玉林的分布情况
在博白,杨氏共有7个支系,分别为:博白镇杨屋支系、旺茂镇支系、永安镇支系、沙陂镇支系、文地镇支系、江宁镇支系以及龙潭镇支系。多由广东迁徙而来;亦有从原县级玉林市以及陆川县迁入。
在容县,杨姓有三个宗支。分别为十里镇杨外村杨维一支、容城杨佐时一支与容城城西路杨庆水一支。
在北流,杨氏主要宗支有罗卞区(今北流南部石窝镇等地)陈冲杨族、扶城摊城(大约在现在的扶新镇)杨族、西山村(现在的北流市六靖镇)杨族、吉京沙塘村(大约在现在的新圩镇)杨族、小一石扁(大约在现在的新圩镇)杨族、北流镇印塘村窑村队(大约在现在的北流镇印塘村附近)杨族、北流新圩河村杨氏和北流新圩陶山村华凤塘杨氏。入北流杨姓宗支主要在明清时期由广东、江西、福建以及原县级玉林市等地迁入。
在陆川,杨姓宗支主要有乐宁、南中、马坡、新民、陆城杨屋、稔坡等多个宗支,集中在明清时期由广东、江西、原县级玉林市等地迁入。
原县级玉林市杨姓主要宗支有玉州区大路村杨氏、玉林州珮杨氏、玉林名山绿杨村杨氏、玉林必达公杨氏、玉林坡塘杨氏、玉林名山村杨氏、玉林茂林桥背杨氏、玉林龙安杨氏、玉林山心杨氏等;从宋末元初,即有杨姓族人从山东迁居玉林;明清时期,又有杨姓族人从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迁入玉林。
迁徙路线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洪洞县。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子孙向陕西华阴迁移,后繁衍至今河南境,此后便在河南、陕西两省间形成了杨姓历史上笫一个弘农郡也是杨姓主流。自山西迁徙至江西和安微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而后又繁衍至今河南境内;晋唐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主要时期,许多杨姓子孙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江西为迁播中心。隋唐后,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容县十里镇杨外村是玉林杨氏最早迁居玉林的村庄。杨维是唐玄宗时人,是杨姓第一个迁居玉林(容州)的杨姓族人。
1山东至玉林;
2江西至湖南后迁徙玉林;
3江西至玉林;
4福建至广东迁徙玉林、北流;
5广东迁徙玉林(北流、陆川、博白、兴业)。
本姓人自评
杨姓一族自周朝授姓以来,至今有三千余年,全国人口约四千余万。历代人才辈出, 杨震公“四知”拒受黄金礼是我族值得自豪的佳话;“杨家将”忠勇盖世,尽人皆知。我族清白传家,世代忠良,文武双全,均为世人敬仰。作为子孙后代饮水思源,食委念根,继先人之遗志,传清白之家风,使族人加强团结,再扩充到国家民族之大团结,建设祖国,振兴中华。
(原玉州区国家税务局退休干部 杨天晓)
专家点评
杨姓是中国当代第六大姓,是一个显赫的氏族。在南北朝时,丞相杨坚励精图治,妙用三策,建立了隋王朝,推动了社会发展。在唐代,杨姓产生了11位宰相,光浴后世。至现代,容县有杨愿公和杨勃均为国民党的中将。前者代理广西省主席,后者出任94军军长,抗战有功。
杨姓族群还富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北宋名将杨业,三代征战,驰骋疆场。其故事通过评话、戏曲、小说的传颂和渲染,使杨家将历史家喻户晓。所展现的杨门小将、女将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群像,令人可钦可敬。
据唐玄宗时四门助教之一的许子真撰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说:“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盛极一时的杨贵妃入宫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满足杨玉环的口福,玄宗命人数千里接力送荔枝。“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贵妃得宠,不仅推动了中央王胡与南方边陲的经济文化交往,还助推了玉林海陆丝绸之路的发展。
杨姓堂号众多,最著名者莫过于“四知”堂和“清白”堂。四知清操惭贪吏,千古文坛重草玄。前典出自东汉太尉杨震。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经,培养学子千余人。杨震为政清廉、一身正气的传统美德,不仅成为堂号,而且被历代文人骚客赞颂。明代天津薊州人杨于陛出任郁林知州,对郁林郡太守陆绩为政清廉也大加赞赏,作有《题亷石》诗:炎荒之地有寒山,更有陆公一片石。朝夕往还唯丈亲,米颠下拜我尤癖。
(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 赵彦行)
家族名人
杨玉环 号太真。乳名玉娘,唐明皇贵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容州(容县)杨冲(今十里镇杨外村)人。
杨玉环擅吹弹,喜歌舞,撰诗词曲艺,成为文艺上的多面手和行家,为玄宗时代的宫廷音乐作出了贡献。此外,杨玉环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女词人,她的诗词较多,文笔酣畅,才华横溢。她还传授、培养了不少留名后世的琵琶演奏家。她弹的琵琶“音韵凄清,飘如云外,而诸王贵族自虢国以下,竟为贵妃琵琶弟子,每受曲毕,皆广有进献。”
杨愿公(1886—1956),原名毓灵,字愿公,号杨祜。以字行世。容县六王镇尤华村人。同盟会员,国民党军中将,曾任广西省代省长。
1912年,杨愿公在广州任同盟会主办的《南华日报》总编辑,主持政论,揭发、抨击袁世凯侵吞革命成果,破坏革命的罪恶行径。1913年二次革命开始,杨愿公电请广西都督陆荣廷出兵讨袁。1914年,被袁世凯下令通缉,即随朱执信等革命仁人出洋,到各埠宣传革命,撰写文章,在星州《国民日报》上抨击袁世凯窃国罪行。1916年2月,杨愿公从南洋经香港回国,在广东参加讨伐广东督军龙济光战役。1917年,杨愿公任闽粤总司令部军事委员、潮梅十五属军务督办署总务处处长。1918年、1919年任广东梅县、福建平和县和宁洋县县长。1920年,杨愿公从福建回广东任宣抚专员。1921年春任广东新会县县长,7月后任广西省政务厅厅长、 财政厅厅长。1922年6月,马君武离桂后,杨愿公任广西代理省长、中央直辖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军长。1956年6月在台北病逝。
杨勃(1902—? ),字品深,号君勃。原容厢乡杨叶村人。国民党军中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北伐时,历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抗战时任中央军第九十四军五十五师师长兼四川省万县地区警备司令。1943年春任九十四军副军长、军长。抗战后任黔东师管区司令。1949年提前去台湾,后侨居美国。
杨第 (1904—1936),字冠禽,又名永励、守真。玉林镇州珮人。1923年秋鬰林五属中学毕业后,先后在福绵乡私立广育小学、鬰林县立第二小学、鬰林县立第一小学任国文教员。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国民党在鬰林县实行清党,中共鬰林县支部负责人朱锡昂和大部分党员被迫出走,杨第 接替了中共鬰林县支部书记职务,他边教书边坚持秘密革命活动。同年10月,他创办了党内《政治情报》旬刊,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揭露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
1932年4月,杨第 转移到南宁活动。当年7月改名杨守真,考取广西统计局当科员,担任1933年《广西年鉴》的史料、文化统计编写工作,先后编写出版《广西历代大事年表》《广西志书概况》《广西述作目录》《古今广西旅桂人名签》等。1934年秋,杨第 参与重建南宁党组织,1935年夏,在南宁建立了中共邕宁县委员会,杨第 任书记。同年11月7日,在兴业县召开中共鬰江地区各县代表会,决定建中共鬰江特委筹备委员会,第 被选为筹委会委员。第 不仅领导南宁的工人运动,对农民运动也极其关心还关心鬰林五属和右江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36年10月28日,在南宁鬰林五属会馆不幸病逝。
杨钜祥 (1886—1960),曾用名杨建南。玉林镇垌口村人。以从事手工业为生。1926年11月,任垌口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1月至5月,钜祥先后在鬰林城区和新桥乡做宣传组织劳农会工作。1931年2月,中共鬰林县委会整顿后,钜祥担任县委书记。6月18日,中共广西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推举他担任特委书记职务,并调去省委训练。但他四个月未到特委工作。9月,中共广西特委改组为鬰江特委, 钜祥为常委。10月8日,中共鬰江特委召开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免去他常委职务,分配他为鬰林巡视员兼中共鬰林县委书记。
1932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7年8月出狱后,中共鬰林县党小组恢复他的党籍,并派他到北流县新圩开展农民运动工作。1939年7月,因叛徒告密第二次被捕入狱,因证据不足,于10月间释放,出狱后继续以捶旧棉被为掩护,并创造了以捶旧棉被10公斤、石灰水3瓢、 枧水1.5公斤共煮的旧棉被翻新方法,松出了破旧棉胎再生棉,对当时垌口村手工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1943年,钜祥第三次被捕入狱。1945年夏获释后回家从事织布业。
1949年12月,杨钜祥在中共鬰林县委会担任电话员,是鬰林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退休。1960年10月25日,因患高血压在家病故。
杨科璋 (1988年3月18日—2015年5月30日),男,汉族,2011年6月入伍,中共党员,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政治指导员。
2015年5月30日1时13分,杨科璋在火灾中救援抱住2岁女童转移,因烟雾太大,踩空坠楼, 怀中2岁女童得救,杨科璋壮烈牺牲。
2017年7月24日,杨科璋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7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类)。2018年3月1日,杨科璋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决不能放弃”是他最后的遗言。
杨氏起源玉林杨氏文化
3000多年来,浩浩一部杨姓的历史,犹如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戏剧,我们置身于这剧中,透过漫漫岁月的风烟,仍旧能触摸到,杨氏一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缘由 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历史传承,正是杨氏家族强大的生命脉动。
一个与太阳有关的姓氏
说文解字云,“楊,木也。从木昜(yang音)聲。”
其木为扶桑树,亦称杨树;昜,有“日升汤谷”之意,居住在汤谷的氏族,通过观金文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记时,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姓氏。
杨氏的历史,绕不开弘农杨氏的兴衰。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结束了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杨氏族人杨喜因追击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进入西汉政权,为实现弘农杨氏初兴奠定了基础。
吕思勉先生说:“凡大族,能历时稍久者,必自有其法度。”
尽管弘农杨氏在汉宣帝后期再度衰落,失去了封地食邑,但耕读传家的传统却得以保留,习儒家风得以传承,为弘农杨氏的再度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础。
东汉时期,弘农杨氏再度兴盛。此时的杨氏以通经著名,并因此进入政治高层,达到了“四世皆为三公”的鼎盛局面。史称杨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这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是被称为关西夫子的杨震。他因自己的学术、清廉与正直,为自己赢得身前身后名。
杨震五十有余,出仕为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州太守、后任司徒、太尉等职,但在一个浑浊的环境中,他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对强大的黑暗势力,他舍生忘死,连连上书指陈得失。最终在宦官等奸恶势力的谗毁之下,杨震带着“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璧女倾乱而不能禁”的遗憾,饮鸩自逝。
而他的死,却成了他生命中最光彩夺目的事件。原本在孤寂中死去的生命,因其死亡而得到瞬间的升华,一位与腐败政治斗争的烈士形象得以确立,而这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他们纷纷效法杨震,表现出了“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杨氏鲜明的家族特点。
后来,汉顺帝为杨震平反,“诏除二子为郎”,杨震子孙得以作为汉帝国忠臣烈士的后代继续为东汉政权服务,并进一步扩大弘农杨氏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有天下杨氏出弘农的说法。
流源岭南,绵延不绝
在3000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杨姓族人以山西为发源地,逐步播衍至全国各地。期间,人才辈出,英雄并起,称王称帝者十数者,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历代以来,名臣名将、文坛巨匠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考究发现,杨氏迁徙到岭南玉林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仕途后留下的、避乱而来的、贾商的、游宦来的……
最早迁入玉林的是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父亲杨维,已历1100多年。如今,在容县十里镇杨外村,一代名姬的故事,仍旧在容县十里镇杨外村传颂着。
迁居岭南玉林的杨氏族人,没有忘记杨氏优良的家风传统。
定居岭南后,杨氏一族仍旧秉持族训,传承祖先礼义立世,清白传家、忠孝为本的族风、家风和道德精神。
任职容州的杨佐时,是湖南长沙茶园村人。公元1346年升任容州同知,因岑溪县(容州辖区)百妖贼李木保作乱,踞波罗里江口,杨佐时施谋略,率兵奋勇力战,捕斩李贼,剿散其乱党,元末世乱,仕民留任镇守容外十余年,因与前任同知同心合志,加上仕民请留任容州知府,遂落籍容县。至今已有670多年,子孙繁行于古容州的容县、北流,玉林、陆川、岑溪、信宜。迁播繁衍于柳州、南宁、广州以及海内外等地,裔孙有3万之多。
玉林州珮杨氏第九大裔孙杨惕之,为明举人。在任威县知县的时候,政风廉洁惠民,因政绩突出,被崇祯皇帝钦取其回京,升任刑部员外郎。在卸任回到鬰林后,杨惕之在城中建造了府邸。奉旨在城内下十字街建立了一座牌坊,牌坊中写有天中锁錀的字样,以表彰杨惕之镇守南阳的功绩。
明末清初,兵荒马乱。一支打着农民起义旗号趁火打劫、欺压百姓的谢正奇流寇,在鬱林城挑起战争,搞得鬱林城鸡犬不宁,一场激战在所难免。鬰林知州邀请回家休养的杨惕之到州署秘密商谈保卫鬰林的计策,却被内奸告密,谢正奇随即率流寇突袭杨惕之。杨氏和陈氏兄弟及官兵几百人仓促应战,由于寡不敌众,州珮杨氏兄弟及南门陈参战人员,全部战死,鬰林城被攻破,杨惕之惨遭杀害。乳母周氏和侍女禤氏带着三岁的杨君灿随着溃兵跑出城外幸免于难。
在近代,玉林杨氏更有用血肉之躯给孩子充当“救生垫”,从而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的消防战士杨科璋,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用忠肝义胆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光荣。感动中国组委会评价道,“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家风绵延,文武传世
玉林杨氏家族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更是群星璀璨:有廉洁勤政的政界领导、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乐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有成果斐然的科研工作者……始终秉持教育为先,文武并重的优良家风。
州珮庆善堂武馆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创始人杨廿十爷(清光绪秀才),卖掉一亩多地兴建武馆,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庆善堂自立馆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杨九师轻功杰出,常在武场脚踏沙煲表演武功,在广东高州等地开馆授徒,传授州珮功夫,名誉两广。
陆川县人温子松(1949年前加入粤桂边纵队,参加粤桂边战役,1950年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央工作,1990年离休)在玉林日报发表文章《我的家族与州珮功夫有缘》,回忆记叙了他的祖父温永和靠州珮杨氏庆善堂功夫师传教州珮功夫立身发家,支持辛亥革命的事迹,记叙了他的父辈传承州珮功夫积极抗日,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的事例,还回忆了他和他的兄弟们身怀州珮功夫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功臣模范代表的片断。
州珮杨氏庆善堂功夫还扬名莫斯科,在莫斯科国际武术大赛中,玉林杨氏庆善堂武馆精选13名杨氏兄弟姐妹,以玉林州珮武术队名义参赛,杨氏获金牌25枚,银牌8枚。
国家复兴,民族兴旺,人才是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使子弟成材,族中要有激励学子勤奋向上的机制。
玉林杨氏特别是容县杨佐时家族,于1994年10月成立容县杨佐时教育基金会,筹集资金,奖学、助学、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有科学技术发明奖。1994年10月,经批准办证,成为容县杨佐时教育基金会,从1998年开始,容县杨佐时教育基金会开始奖励族人子弟,人数达3000多人。
玉林杨氏联谊会,自2014年起至2018年举行了五届奖励大会,奖励原县级玉林市杨氏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学金50多万元,人数150人,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向上,报效祖国。
这些已成为杨氏族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成为杨氏子孙奋发进取的动力。至今,玉林杨氏族人以杨氏历代先贤和当今先进人物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以富民强国为职责,为国尽忠,做事尽职尽责,侍亲尽孝,为人至诚。
新闻推荐
这里是歌的海洋 这里是舞的世界 容县举办第九届“三月三”山歌暨民间文化艺术节
▲县底镇中华乐园人潮涌动,已连续9年举办的山歌文化节,已具相当大的名气,甚至一些海外侨胞也会回来观看。▲容县传唱山歌的...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