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购物群群主在群里图文发布产品信息。
花店群主发布有新花回货,群友前来选购。
微信的吃货群里,有新鲜便宜的海鲜,有农家饲养的土鸡,有柚子、沃柑、红薯干等,总能刺激想吃的群友的购买欲;在鲜花群,群主每天发布一些鲜花品种供大家接龙报名预订,鲜花回到玉林了,再通知群友去领取;在水果群,群主预告将有新品开售,大家马上追着问价格,问口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下,一种针对目标人群展开营销的“购物群”正在玉林大量兴起,并渗透市民的生活。
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这种购物群多走的是细分路线 将自己拥有的产品信息发布出去,通过产品的性价比,吸引本地群友消费。
趣味相投,购物群受欢迎
“两斤红螺肉,取货点:公务员小区。”家住玉东新区中央公园小区的陈玥在玉林吃货群里看到周六有海鲜团购后,也报名订了一个单。“群主说这红螺肉是当天撬挖开当天从茂名运回玉林的,够新鲜,不早点下单还买不到。”
记者采访得知,自从半年前被闺蜜拉进这个玉林吃货群后,陈玥家里平时吃的虾、鱼、扇贝等海鲜就在群里购买,“这个群是一对专门进货海鲜的玉林夫妇建的,一般到广东茂名、湛江等地拿货,先在群里预告有什么品种的海鲜,然后再根据群友的接龙确定斤数,货到玉林后有几个取货点,群友可以就近选择,到店里后付钱拿货。”陈玥说,因为不是事先微信付款,不担心付了钱却没得货,所以深得群友的信任。大家也基本很自觉报了名就去拿货,有个别不拿的,群主再将多出来的货售卖给其他没预订到货的群友。
像这样的微信购物群,陈玥还进了三个 一个水果群,一个鲜花群,还有一个同小区的邻居分享群。“大多是朋友同事之间推荐拉进群的,一旦群主预告将有将有新品开售,大家很快就参与接龙。”
“方便省时,购物群内的产品少而精,省去了我们比较来比较去的麻烦。”陈玥说,这也让她很少再去逛街了,看到群里的产品,再对比自己缺少的,报数就可以直奔目的地取货,那叫一个精准。
社交圈变成了生意圈
容县的韦青青女士,因为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在家里照顾儿子当起了全职妈妈。儿子上学后,她就会忙碌起来,今天包粽子,明天做手工牛轧糖,后天做盐焗鸡……“做好的美食不愁卖不出去的,因为我会事先在群里预告,再根据群友的订单来做。”韦青青发挥自己做美食的特长,再通过建立管理微信购物群,成功把社交圈变成了生意圈。“有些群友来自提,有些要送货上门,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韦青青说,虽然很累但乐在其中,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家庭妇女,生活过得很充实。
据韦青青说,她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微商,但在朋友圈里刷屏,时间长了,一是很多亲戚朋友反感,把她屏蔽;二是朋友圈信息太多,购买效应并不明显。后来,她效仿别人也建了群,平时主动将一些同城的微友、亲朋拉进自己建的美食群。“我每天将自己做美食过程的图片、视频放一些到群里,让大家相信我的美食制作是真材实料的。”凭着真材实料、用料足味道好,她的美食群口碑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接越多。
在玉林城区东明菜市场附近开花店的陈华,也将社交圈变成生意圈,她的货源渠道和韦青青完全不同,全部来自网购。因为有实体店,她和不少前来购买盆栽鲜花的顾客互加微信,这为她经营购物圈子提供了客源基础。“我拉进群的网友,都是喜欢花的人,他们的购买力是稳定持久的。”陈华说,加上她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一般群友看到她发布有新品种的花回来了,都会第一时间过来挑选,就怕好的被别人买走了。
购物群红火背后藏隐忧
蓬勃发展的微信购物群,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李想,近日就有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她加入的水果群里有一次搞秒杀活动,她没多想就预订了冰糖橙,并私加群主微信付款。等到她细想时,才发现10斤冰糖橙太多了,自己吃不完,于是私聊群主希望可以换其他水果。一开始群主一口回绝,李想据理力争,搬出消费法规定,最后群主才勉强同意换货。
此外,有市民指出,自制私房美食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作,再到储藏运输,都没有得到食品安全监管,双方只是凭借着彼此的信任交易,一旦买到问题食品,吃出什么毛病来,得不偿失且难维权。
广西桂竞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叶万松介绍,购物一旦出现争议,应积极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卖家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消费者还可凭借沟通记录向消协投诉,若消费过程中感觉受到诈骗,还可向警方报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剑红通讯员梁玉婷)明明住独栋别墅开豪车,却“没钱”支付赔偿款;明明有还债能力,却喜欢用“拖”字诀,玩“躲猫猫”...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