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芳远嫁广东揭阳,最近一次回家是1995年,从那以后与家人失去联系。为帮助97岁抗战老兵黄振西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女儿,广东揭阳、容县两地志愿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促成此次父女会面。
时隔22年的深情呼唤
4月29日上午7时10分,黄桂芳与65岁丈夫邹绍宽一早搭乘快班,从广东揭阳市揭西县出发,经广州转车,于当晚9时许到达容县县城。
在车站门口,黄桂芳的妹妹黄梅与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的申莲、孙老师、莫宁华等志愿者等候多时。黄桂芳一下车,黄梅立即上前,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姐,这么多年不见了,还认得我吗?”“认得。”“爸爸精神状态很差。”黄梅说。黄桂芳脸上的笑容顿时凝住了。
考虑到赶夜路回村不安全,志愿者安排黄桂芳与丈夫在县城住一晚,第二天上午再驱车送他们回家见父亲。
4月30日上午11时许,志愿者载着黄桂芳和丈夫赶往杨村的家。一路上,黄梅不断接到家里的电话:“到哪里了?我们煮好饭菜,就等你们开饭了。”
黄梅说,二姐(黄桂芳)这次回家是家里头等大事,六兄妹终于与父亲团圆了。此外,父亲共四兄弟,三个叔伯的堂兄弟、堂嫂等亲戚纷纷从海南、柳州等地赶回,备好4桌饭菜,庆贺她二姐回家。
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车子终于到了横山村。黄桂芳、邹绍宽下车,远远望去山的那头,夫妇一眼就认出家的位置。“这条路就是通回家的。”邹绍宽指着一条小道说。
到家了,黄桂芳加快脚步。父亲还在屋里睡觉。她轻轻走到床前,凑近父亲耳朵,轻拍父亲肩膀:“爸,我是桂芳,我回来了。”黄桂芳说的是揭西方言客家话。离家多年,她已不会说容县话。
或许因为生病、精神状态不佳,或许是耳朵不好使,或许听不懂客家话,女儿呼唤多次,黄振西都没有反应。黄桂芳的妹妹、妹夫等人赶紧过来:“我们还是先叫爸爸起床吧。”
在家人搀扶下,黄振西缓缓在床沿坐稳,眼睛微睁,见到黄桂芳,第一句就问:“你去哪里了?”在妹妹黄梅“翻译”下,黄桂芳这才听懂,眼泪直流。
两广志愿者促成此次相见
为了见到女儿,黄振西等了22年;为了促成此次见面,志愿者也是几经周折。
据广东揭阳“抗战史迹”志工团队志愿者李勇介绍,4月26日下午,当揭阳市德济慈善会的志愿者李香找到黄桂芳时,邹绍宽误以为是骗子上门,要赶李香出去。志愿者向民警求助,邹绍宽这才相信。
经志愿者牵线搭桥,黄桂芳于当天与失联多年的家人联系上了。志愿者告诉黄桂芳,她的父亲生病,精神状态不佳,让她早点回家看看,黄桂芳夫妇却迟疑了。原来,邹绍宽去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家庭条件不好,担心没有路费回容县。
当地爱心人士邹习文、曾庆育获悉后,决定为黄桂芳承担前往广西的费用。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容县黄氏宗亲会表示,会尽地主之谊,接待黄桂芳,让她尽快回容县见父亲。
黄桂芳最终确定4月29日回容县。广东的志愿者帮他们买好车票,查询、确定中途转车的车站、发车时间等信息,制定“搭车指南”,让两位老人顺利回到容县。
陪伴是最好的“特效药”
这段时间,黄振西一直感冒、咳嗽,十分憔悴。被搀扶到庭院的椅子坐下后,他一直靠着椅背,出人意料的,他眼睛闭着,十分平静。黄桂芳紧握着他的手,一再呼唤:“爸,我是桂芳,还认得我吗?”但黄振西没有反应。“老人如顽童,也会撒娇、想要人疼。”其他儿女说,大家围在老人身边,说着好话。
渐渐地,黄振西有了精神,感觉肚子饿了,黄桂芳舀来白粥,一勺勺喂父亲。黄振西张开嘴,一口口吃着,吃得津津有味。
黄桂芳说,这次打算在家待几天,好好陪伴父亲。不过由于女儿临盆在即,到时她要回揭西照顾女儿与外孙。
昨日下午2时许,黄梅告诉记者,4月30日下午,志愿者回程后,她请来村医给父亲看病,除了低烧,父亲没什么大碍,吃过药后,精神状态好多了。当晚,他们六兄妹与父亲促膝交谈,尽管已是97岁高龄,对每一个子女,父亲全都认得。大家聊了很久,父亲话不多,平时很早就休息的他,当晚陪着大家聊到12时许才上床睡觉。
新闻推荐
本报容县讯近日,国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亚平率领考察组一行4人到侨乡容县考察,对容县舍得投入,高度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借力历史文化激活旅游产业的做法给予高度...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