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火树:靠全村人集资助学走出山村的大学生,刚刚在城里扎下根,就迫不及待地借公车回乡探望乡亲们,乡亲们因此认为他有出息有能耐了。之后乡亲们有烦恼就找他,他却无法帮助他们。村民们说他忘恩,他满肚委屈……
下周仍将继续选用部分读者的来稿,敬请关注。
但求无愧于心立得于天地间
梁均宁(容县容州镇第一中学):我认为,在报答村里的父老乡亲方面,晓峰只要做到问心无愧立得于天地之间就可以了。相信父老乡亲的误解也只是暂时的。晓峰不妨向父老乡亲们解释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工作,能力有多大,月收入有多少,如果认为确实有必要的话可以将自己的工资条晒给他们看看,并向他们表个态,只要是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自己能帮得上忙的话一定帮。相信只要晓峰态度真诚,乡亲父老们是可以理解晓峰的难处的。此外,晓峰平时生活也应该注意节俭,不要借着单位的车辆来显摆,以免父老乡亲们误会。
报恩,要善于“寻渠”而报
文玉莲(玉林市福绵管理区工委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受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帮助与恩德,在心中都会留下一种感激之情。晓峰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筹齐学费进入大学校门的,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然少不了当年乡亲们的功劳。面对乡亲们的请求,晓峰也在努力帮忙。笔者认为,对于乡亲们的事情,晓峰要善于寻找各种渠道帮忙。首先,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尽力帮忙。这样大家都皆大欢喜;其次,如果是非力所能及的,就用其他方式去帮忙。如中专毕业要帮忙找工作,可以建议他去人才市场尝试下应聘。或者建议他再学习一门技术增加自身就业的“硬件”等。总之,能帮则帮,不能帮就好言灵活拒绝,切勿态度强硬伤感情。
不要让"滴水之恩"变味了
周郁华(玉林师范学院文传院中本101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千古不变的美德传承。常怀感恩的心,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的美好,虽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但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思考这个问题的话就会发现:如果别人对你有恩情,你心里总是会想找一个机会回报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施恩者却对这种恩情一般是不以为意的,不会考虑说我帮助你,就一直想着什么时候你帮回我,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这就不叫“滴水之恩”了,不如叫利益的交换还好点。过度的依靠自己的恩惠要求别人回报,那不叫报恩,而是利益索取,这样变味了的“滴水之恩”,还要涌泉相报?
真诚沟通相互谅解
史秋兰(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广电09班):晓峰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自己力所能及的忙都帮上了。但是他毕竟不是神,他也是一个在城市扎根未稳的普通人。乡亲们对他了解不够,把他神化了,以为什么忙他都能帮上。这时候,晓峰就应该真诚地跟乡亲们做好沟通,敞开心扉,让乡亲们了解自己的处境。同样的,晓峰也应该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一下。乡亲们长年呆在农村,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碰到特殊情况需要解决,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有文化又开着小轿车的晓峰了。这时候晓峰就应该理解乡亲们的无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对他们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乡亲们也是讲道理的。只有双方都互相理解,才会换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晓峰也就不会被指责“忘恩负义”了。
刻意的报答是一种愚
庞钢(玉林市纪委):做人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原则。滴水之恩,如何以报?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也都是涌泉之报。受恩者不必要一味地想着报恩,刻意的报答是一种愚,特别是用违背常理、违反政策法规的行动去报答,那更是愚蠢。只要心存感激,只要你有这个心,施恩者定会喜悦!同时,“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应该是激励人奋发进取的动力,努力使自己拥有回报的能力,而不是受恩后的心理负担。施恩者也不能一味的索求回报,让受恩者因“心有余力不足”而内疚,否则,施恩之人岂不是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了吗?
锦衣夜行归故里
空谷幽兰(北流):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一旦小有成就,最急切想做的是大包小包衣锦还乡,在众乡亲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功!收获的是乡亲们的赞叹,带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因为你如此成功如此有本事,那帮我们乡亲们解决些问题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像晓峰那样的人就是,公车私用,开着单位的车回家,无疑是向乡亲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很有本事。可以这样说他的困境完全是自找的。一个清醒的人,就算他真的是大富大贵了,他回归故里时一定是锦衣夜行的。当然这样做并非就说他对乡亲们的困难无动于衷,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就一定帮助乡亲们,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良知。但是,如果滴水之恩要用滔滔江水相报,是会伤己及人的!在保存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他人,才是清醒而有价值的处世之道!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