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近日,记者就清涧县“十三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十四五”的规划与展望,采访了清涧县县长高明伟。
记者:“十三五”以来,清涧县取得了哪些成绩?
高明伟:“十三五”以来,清涧快速发展、奔跑前进。以2015年和2019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41.05亿元增长到61.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37.4亿元增长到71.8亿元,财政收入从7894万元增长到1.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79亿元增长到12.3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529元增长到277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234元增长到10622元。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林业产业强县”“人口文化示范县”“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县”。同时,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一。
记者:“十三五”以来,清涧县的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都有哪些变化?
高明伟:清涧县城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4.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2.9万人增加到4.9万人,城镇化率由26.5%提高到43.7%;秀延河两岸新增9座桥,岔口、南坪等处架设5座人行天桥,中心停车场、公共体育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4个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法院大楼、文广中心、人民医院、标准化幼儿园陆续入驻西城新区;沿黄公路、清辛公路、“双十路”、242国道过境线、绥延高速的全面贯通,让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清涧县率先在南六县中推进了教育体制改革,2017年高标准创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2018年“双高双普”创建圆满达标;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顺利搬迁新址,中医院成功晋级“二甲”,妇幼保健站和计生指导站合并为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建成1500多套保障性住房,引黄工程通水告别缺水历史,群众幸福指数连续多年居榆林市前列,2019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记者:“十四五”期间,清涧县有哪些规划?
高明伟:进入“十四五”,清涧县将立足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债券项目和社会投资,建设一批惠泽民生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推进延榆高铁建设、城区市政道路扩建、“石东路”项目建设,进一步凸显“全秦要户”优势;推进市政供气管网、城市雨水管网、城区道路排水、集中供热、老旧小区等项目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西城区二次开发,新建文化广场、星级酒店、综合商场等项目,全面拉大城市框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小区物业全覆盖,机电、维修、家居等“三家门市”迁出城,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目标。
清涧县将严格按照“永远在路上”理念和“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升农村饮水、道路、绿化、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结合“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培育一批特色明、效益好的家庭农场,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面加快幸福院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扎实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法治和新风建设,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此外,清涧县将利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高效推进产业发展。树立集团带动发展理念,形成“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体系,推进传统红枣、山地苹果、黑毛土猪、湖羊养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利用“塬上清涧”“西部粮仓”等电商品牌,将清涧农特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坚持高标准基础设施、市场化管理运营、大手笔宣传推广“三力齐发”,打造一份本土化、原生态、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让“东西线一日游”更具吸引力。
记者:您对榆林市“十四五”规划有哪些建议?
高明伟:我对榆林市“十四五”规划,提出4点建议:一是继续加快能源产品转化、提炼和深加工步伐,不断提升能源产业的高精尖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能源产业之外寻找制造业、服务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吸引人口回乡创业;三是加快科创新城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地标性建筑,突出文明文化气息;四是加强对各县市区的统筹规划、一体发展,例如打造文化圈、旅游线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1日,清涧县气象局联合清涧县第一小学开展世界气象日科普云端直播活动,为青少年儿童在云端搭建起气象科普“大舞...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