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是险峻的秦岭和巴山,北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部是田畴棋布的关中沃野。这片土地是中国地形最为多样,邻接省份最多的区域。交通承载着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重任,“货畅其流,人便其行”,陕西交通致力成为西部强省建设的“先行者”。
改革开放40年来,陕西综合交通运输取得巨大变化,推动了陕西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加速化身为一条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复兴之路,融入国民经济现代化体系中,推动新经济形态下“一带一路”建设,重现丝绸之路的盛世荣光。
陕西交通运输40年发展历程
陕西的交通规划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几经调整,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从公路交通到综合交通,每次规划的确立都为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多轮交通规划的引领下,陕西交通发展不断提速,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发展已经从“瓶颈制约”转变为陕西新的“竞争优势”。
高速公路网建设
陕西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七五”期间。1991年,省交通厅制定了西(安)三(原)一级公路和西(安)临(潼)高速公路等“米”字形主骨架公路网规划。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其中青(岛)银(川)、二(连浩特)河(口)、连(云港)霍(尔果斯)等3条途经陕西境,为“八五”及“九五”期间高速公路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2000年,交通部规划了“四纵四横”西部省际开发公路通道,其中阿(荣旗)北(海)、银(川)武(汉)、西(安)合(肥)等3条经过陕西,至此陕西“米”字形主骨架全部成为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全省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陕西共有青(岛)银(川)线、包(头)茂(名)线、青(岛)兰(州)线等8条线路被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境内规划里程达3541公里。2006年,根据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及城镇布局需要,在国高网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经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即“三纵四横五辐射”网(简称“345”网),路网总规模5000公里,该规划对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2008年,国家提出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增加迂回线路,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要求,陕西也被列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省份,为适应交通发展新形势,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机遇,陕西对原省高网规划又进行了深化补充和调整完善,形成了“两环三纵六辐射七横”网(简称“2367”网),规划总里程约8000公里,该规划的实施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根据该规划,除原有的国家高速公路外,陕西境内又有约1876公里省级高速公路纳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国高网总规模达5820公里,入网线路17条。
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279公里,通达全省98个县区。
干线公路网建设
干线公路网是由普通国道和普通省道共同组成。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了《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该方案将陕西8条公路列入国道。1982年,原省计委、经委、交通厅联合印发《关于颁发国家干线和划分陕西干线公路网的通知》,划定了全省主要公路的行政等级,明确了管理权限与范围,落实了公路建养管责任,试行方案采取放射与网格相结合的原则,规划省道35条,入网里程4800公里。
1996年,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发挥普通省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理顺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陕西对普通省道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省交通厅以陕交计(1996)125号文颁布了《陕西省省道网调整方案》;调整方案由28条线路组成,分别为7条西安辐射线、12条南北纵向线及9条东西横向线,入网里程5190公里。普通省道网调整方案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为普通干线公路的加快建设提供了支撑。“九五”以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干线公路的新改建,陕西又对S101西安至商州、S201清涧至渭南、S301府谷至神木等部分省道起止点与节点进行了局部优化完善。
2013年5月,《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布后,陕西境内又有约3100公里普通省道以及2800公里的农村公路被纳入了国家公路网。至此,普通国道网总规模达到9200公里,入网线路25条,全省新的普通国道网格局得以确立。
国省级公路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陕西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有力提升了陕西的综合经济实力。但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级公路网仍存在路网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以及一体化滞后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结合陕西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家公路网规划的新思路、新特点,陕西正在对省级公路网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在继承既有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情况下,重点对普通省道进行了新增和优化,调整后,全省将形成由8条放射线及环线、25条纵向线、20条横向线和35条联络线组成的普通省道网布局,总规模约1.3万公里。该规划实现了路网广泛覆盖,运行更为可靠,衔接更加紧密,省级对接更畅,区域发展均衡。
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和出行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1993年4月,原省计委、省交通厅组织编制全省县乡公路规划。在各地(市)交通局编制本辖区县乡公路规划基础上,经省公路局综合平衡,于12月形成《陕西省县乡公路规划》(1990—2020)。规划提出行政村通公路目标,首先是打通未通乡公路;其次是县公路升等改造及油路面铺装;再是贯通46条断头线,提高通行能力,适应经济发展。
1994年6月,由省交通厅立题,省交通厅、省公路局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展研究《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纲要》。至1995年12月,省政府以陕政发〔1995〕5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纲要〉的通知》,印发全省贯彻施行。1996年—1998年,按照省政府部署,全省实施包括通路在内农村“三通”工程,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199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6.47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2002年5月,省交通厅组织完成全省农村公路规划编制,形成《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规划实施期间,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目标,并实施县际公路、通县油路和通达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省交通厅将农村公路列为全省公路建设重点之一,加大力度推进建设。
2005年12月,省政府以陕政发〔2005〕42号文颁布《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确定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并明确省投资补助标准和政策,推动农村公路全面加快发展。此《意见》被纳入《陕西省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5月24日,省政府与交通部在西安共同签订《关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决定按照“省部联合、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分级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联手推进陕西农村公路发展。200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到10.82万公里。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陕西省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农村公共服务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给予倾斜支持。2009年3月,省交通运输厅编制《加快公路交通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此后,全省农村公路全面普及、显著提高。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到13.30万公里。
“十二五”期间,陕西以断头路联网、特坏路整治和产业路、园区路建设为重点,抢抓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交通扶贫发展机遇,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万公里;加大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力度,新改建通村公路1.2万公里,解决9400余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省93%的建制村实现通畅;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陕西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紧密对接,预计到2018年底,陕西将基本实现交通脱贫保底指标,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对外通畅,基本消除通村公路“油返砂”。
综合交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土地、环境、资源、效率等等发展要素的不断重视,要求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必须从各自独立发展向综合一体化发展转变,发展综合交通已经成为当前推动交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已经建立了大交通管理格局,省级层面陕西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理顺部门职责,夯实了省交通运输厅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职责。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第一个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并牵头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也是发挥陕西大交通管理体制优势的重要体现。
《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陕西交通发展将坚持586战略,即利用5年时间投资超过5000亿元,实施“综合交通创建、公路发展强化、铁路发展提速、民航发展升级、水路发展突破、运输服务提升、智慧绿色引领、行业管理增效”8大工程,力争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重点镇通二级公路,确保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班车、村村通邮的6通目标。到2020年,全省“一核多极、三纵6横八辐射、立体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客站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中心基本建立;形成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1小时通勤,2-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4-6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
此外,从支持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等角度出发,陕西近年来还编制了《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陕甘宁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专项综合交通规划,系统描绘了陕西重点区域的综合交通发展蓝图。
交通未来展望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为交通运输事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陕西也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等都对陕西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陕西交通有基础、有条件也必须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面向国际视野、符合中国特色、具备陕西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省发改委联合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规划》是《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设置的专项规划之一,是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以来,首次由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发改委、省邮政管理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安铁路局、西部机场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编制的第一个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是今后五年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宏伟蓝图。
《规划》指出,“十二五”是陕西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面临困难挑战最多、取得发展成就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的5年。5年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高速通车里程近1700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连通97个县区;新改建干线公路约4000公里,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约4万公里,实现93%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增铁路营业里程约600公里;建成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汉中城固机场、安康至白河164公里高等级航道等重大项目。交通运输在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带动脱贫致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过去的短板瓶颈变成了陕西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了陕西发展的亮点,大幅提升了陕西形象,明显改善了陕西的发展环境。
《规划》描绘,经过5年左右的奋斗,陕西省要全面建成小康交通,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前列、西部领先。到2020年,综合交通方面,全省“一核多极、三纵六横八辐射、立体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客站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中心基本建立;形成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1小时通勤,2-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4-6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3条高速大通道连通陕北,6条高速大通道横贯东西,5条高速大通道穿越秦岭连通陕南,14条高速大通道通江达海,11条高速公路以西安为中心向外快速辐射,25个省际接口便捷连通,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方面,建设10条铁路货运大通道和8条“米”字形放射客运专线,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民航方面,“干支结合”的机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枢纽机场地位显著提升。水路方面,全面贯通汉江450公里东西水运大通道,实现通江入海。应急保障方面,以信息化为依托的高效快速指挥调度和应急保畅系统基本建立,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更加坚实可靠,初步实现交通互联,智慧通行。
《规划》呈现出以下五个新亮点 亮点一:新体系——陕西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体系。
一是规划体系。在无成熟经验借鉴的条件下,提出了符合当前陕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的“1+13+N”规划体系。即《规划》由1项总体规划和13项专项规划共同构成,涵盖了公路、铁路、民航、水路、邮政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各项业务。针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还开展了《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3项专题规划编制,以及9项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二是框架和指标体系。《规划》根据综合运输和各种运输方式特点,专题设置综合交通章节总体引领,在发展指标体系、运输服务、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融合,将重点建设任务根据各自阶段性特征独立设置,既体现了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又保持了建设任务相对独立和重点突出。《规划》共提出46项评价指标,其中,综合性指标5项、单项指标41项,约束性指标10项、预期性指标36项。
亮点二:新定位——打造交通升级版,当好发展“先行官”。
《规划》聚焦“先行官”战略定位,更加注重突出交通运输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抓住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陕西省交通运输从单一方式向综合发展升级、从规模扩大向提质增效升级、从独立运行向统筹管理升级,通过系统谋划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陕西省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使交通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三秦百姓,更好地服务全国交通发展大局。《规划》提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力争在2018年底前,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交通保底性指标,支撑陕西脱贫攻坚。
亮点三:新格局——“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
《规划》瞄准大西安区域物流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陕西连南通北、辐射东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着力推动西安港、西咸空港两大物流节点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初步形成“一核多极、梯度辐射”的枢纽节点体系,形成“三纵六横八放射”综合运输大通道,构建起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客站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中心,陕西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枢纽省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亮点四:新路径——“12345”发展路径。
《规划》准确把握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向、全省发展战略要求以及陕西省交通实际,科学提出符合陕西省情的发展思路——“12345”发展路径。即坚持“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1个理念;实施“追赶超越、转型升级”2大战略;把握“先行引领,突出重点;开放融合、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3个原则;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4个交通;扭住“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行业治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抓手。
亮点五:新战略——“586”发展战略。
通过对发展目标、任务方面的系统归纳提炼,提出了“586”发展战略,以此绘就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蓝图。即利用5年时间投资超过5000亿元,实施“综合交通创建、公路发展强化、铁路发展提速、民航发展升级、水路发展突破、运输服务提升、智慧绿色引领、行业管理增效”8大工程,力争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重点镇通二级公路,确保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班车、村村通邮的6通目标。
新闻推荐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祁铭)在任三年,清涧县城管局原局长王振胜被查出多项问题。近日,清涧县法院作出判决,王振胜犯贪污、受贿罪,执行有期徒刑4年。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王振胜任清涧县城管局局长,2014年7月...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