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玉林 今日北流 今日容县 今日陆川 今日博白 今日兴业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今日玉林 > 正文

从富家太太到普通劳动者 归侨林妹自述

来源:玉林日报 2022-03-30 07:44   https://www.yybnet.net/

▲林妹(右二)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林妹一家在印尼属于有房有车有仆人的富裕阶层。

编者按:

玉林市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新中国成立之初,无数海外热血华侨青年怀揣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宏伟抱负,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主动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中一部分人来到了玉林。这些主要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归侨为建设玉林,播撒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如今进入古稀和耄耋之年的他们,仍为玉林倾注深情、发挥余热。本报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老归侨的报道,展现老归侨在祖国建设各个时期的爱国奉献精神。

【口述人物简介】

林妹,原名林丽香,祖籍福建。1912年出生在如今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5岁时随从父母从澳门迁居印尼发展。18岁与丈夫相识、成婚。成婚后与时任雅加达广东商会副会长的丈夫积极组织爱国活动,抗战时期利用商会的便利,发动当地华侨为祖国捐款捐物,资助国内抗战。1960年,舍弃印尼的富裕生活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定居玉林之后,先后在工厂食堂、托儿所、包装车间工作。

时间:2021年5月7日

地点:林妹家中

采 访 者:卢啸天

华侨属性:印度尼西亚归侨

南 洋 物:无

整 理 者:卢啸天 莫丽莹

抗战时期,组织华侨华人募捐支持国家抗日

我叫林丽香,林妹是后来改的名字。我的祖籍是福建省。我出生在广东新会也就是如今的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区。小时候,我的父母在澳门开餐厅,那时的生活还算可以,后来,好多广东人下南洋找门路,其中也有一些人在印尼发财致富。受到这些同乡的影响,我父亲将澳门的餐馆盘出去,带着钱到印尼发展。当时我才5岁。我父母到印尼雅加达后也开了一家餐厅,依靠着这家餐厅,我们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18岁的时候,我认识了丈夫何景,当时他的名字叫何景培,不久我们就结婚了。

结婚前,我丈夫帮别人打工,在金铺做技术活。结婚后,他利用前几年打工攒下来的钱开了家小金铺。因为他打首饰的技术相当好,好多人喜欢找他做首饰,所以金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后来发展成两间金铺,一家餐馆。当时我们家请了三个保姆、两个司机。保姆负责打扫卫生、照顾小孩、洗衣服之类的日常工作,司机负责接送孩子等,我的生活比较安逸。

我结婚以后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带孩子,照顾家庭。丈夫的公司不需要我去打理。我们生育了四男一女,最大那个是女儿。他们到了入学的年龄后,就到印尼雅加达的华文学校学习。在这些华文学校里面,不单单教中文,也教印尼文。但是我们在家都是用广东话进行交流。

因为我父母开餐厅,所以我做菜也相当不错。有时我在家炒米粉,做多点给邻居品尝。他们吃了以后都觉得非常好吃,建议我每天炒点米粉卖。当时我比较空闲,就听从邻居的意见,每天在家炒米粉卖,炒多少卖多少,卖完就休息。

后来我丈夫在印尼当上了雅加达广东商会副会长。那时候正当日本侵略中国,中国政府向世界华侨华人寻找援助,希望海外的爱国华侨华人能够提供一些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因为我丈夫是商会的副会长,在发动华侨华人捐钱捐物上有一些便利,所以他做了带头人,经常组织华侨华人募捐钱物支持祖国抗日。这些别人捐助的钱物,就交给我算账管理,把钱转账到指定的账号,或者把物品寄到指定的地址。这种爱国活动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放弃舒适生活,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尼。我丈夫作为侨领,很幸运地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当时新中国号召华侨华人回国参加建设。可是好多华侨华人对中国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且在印尼生活已经成了习惯,害怕不能适应国内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家属,换一个地方居住都觉得很为难。所以回不回国,好多人难以做出决定。我丈夫是侨领,如果他不带头,就很难说服别人回国。因此,他带头报名,决定全家一起回国。那时我的大女儿年纪已经比较大了,有她自己的朋友圈,所以我们就让她自己决定回还是不回,她选择留在当地。

当时我的父母和妹妹都叫我不要回去,但是我想想,所谓夫唱妇随,既然嫁给了阿景,天涯海角都应该跟着他,他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我记得我们这一批回国的人是印尼华侨回国的第一批,总共有2000多人。我们回国坐的轮船,是由中国政府派出的接侨船。一上船,我丈夫就把名字改为何景,把我的名字改为林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名字,后来也没有问过,我心想,是不是他认为这样可以与过去的富裕生活划清界限?

轮船把我们送到广州,停在黄埔港码头。有很多人到码头接我们,比如广东省的省长,还有中央的一些部门领导。下船后,我们在广州停留了一个多月。

在广州的时候,领导问我们,愿意到哪里去工作?当时的玉林专区画了一幅玉林饭店的画,拿到广州告诉我们,玉林的条件很好,现在缺乏技术人员,希望我们到玉林工作。我们觉得这幅画中的玉林很好,就同意到玉林工作。

定居玉林,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

我们从广州到南宁,又从南宁到了玉林,拖家带口,非常疲惫。但是更让人疲惫的是,到了玉林以后一看,哎哟,大家都哭了。那张画真的画得太漂亮了,但是现实让我们失望,觉得玉林非常落后,非常贫穷。

我丈夫说,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回国是参加建设的,而不是回来享受的。慢慢地,大家都安定下来了。我丈夫因为懂技术,和大儿子被安排到机械厂工作,后来又到插秧机厂、拖拉机厂工作。

我们回国的时间是1960年,丈夫当时已经58岁,我也48岁了,说实在话,玉林的生活与我们在印尼的生活,不管是气候、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相差很远。我们年龄又这么大了,开头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可我丈夫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回去。他说既然回来了,就不要想别的了。他虽然年纪比较大,但在工厂工作很能吃苦,加上他懂技术,很多工人都非常尊重他。

我丈夫在厂里做机床,在这个岗位,他进行了不少技术革新。他在工作上表现突出,受到了好多同事、领导的赞扬。1961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就我丈夫进行技术革新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当初回国的时候,我们还带了不少家具,如缝纫机、自行车都是新的。我丈夫在通用机械厂仿造了在印尼带回来的自行车,制造出玉林的第一辆自行车,叫“英雄牌”自行车。

后来我丈夫又调到插秧机厂工作,做插秧机零部件的模具,他也进行了比较多的革新。拖拉机厂成立后,他又调到拖拉机厂工作。

在印尼的时候,我实际上没做过什么工作。回国后,我丈夫对我说,在新中国人人平等,人人都工作,不能当寄生虫,所以我就去找领导要求参加工作。那时领导按照我的具体情况,觉得年纪这么大了,安排在工厂工作肯定不合适。我就要求安排我去食堂干活,看到领导为难,我就说不要工资也去干,领导看到我决心这么大,就同意我去食堂帮忙。后来厂里成立了托儿所,就让我去托儿所工作,这时我才领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工资。

我喜欢在托儿所的工作。我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我。那时候,托儿所的条件比较差,很多该有的东西都没有,我把从印尼带回来的搪瓷餐具都送给幼儿园。有时职工上晚班不能带孩子,我就把孩子带回家帮忙照顾,直到他们的父母下班来接回去。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一些托儿所的孩子来看我。

后来厂里不办托儿所,我就到厂里的包装车间去钉木箱。说实话,那个工作对我这个没干过家务以外工作的人来说,很不适应。刚开始的时候,经常砸到手,但我不会落后于别人,包扎一下继续干。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去印尼看女儿比较方便了。大女儿的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有大型超市、物流、汽车销售公司。女儿曾经问她父亲要不要回印尼生活,但她父亲说落叶归根,祖国才是最大的家,再也不回印尼了。

当初从印尼回国,在物质生活条件上与国外差别真的很大,但丈夫和我都没有后悔。1982年,我丈夫去世,几百名工友同事一起来相送,在那一刻,我更感到了回国的价值。到了今天,越来越觉得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参与建设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她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裕,从被人欺凌成为世界强国。而我们就在其中,作为建设大军的一员,贡献了我们微薄的力量,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

新闻推荐

未成年人网购摩托车 一查涉嫌多项违法

本报讯(记者曾维栋通讯员何际传)想要潇洒驾驶大排量摩托车出门,记得给爱车上牌以及取得相应的驾驶资质。近日,一名未满18岁的...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富家太太到普通劳动者 归侨林妹自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